打印页面

首页 > 首页评论 建议“父母持证上岗”有益处,但我依然反对

建议“父母持证上岗”有益处,但我依然反对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区政协副主席许洪玲建议,在社区举办家长课堂。建立“家长教育指导工作室”,面向适龄儿童家长,聘请第三方或者有教育经验的志愿者作为老师。针对准备入小学的家长开展相关课程教育,颁发“合格父母”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引发广泛争议。

部分网友望文生义,认为“建议父母持合格父母证上岗”是要求男女培训考证之后才能结婚生子,这严重偏离了许委员的初衷。教育界有名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祖国的下一代,培养提升家长们的教育能力,的确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是,培训发证的形式并不一定符合实际需求。

首先,“合格”由谁来定义?诚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邀请知名教育专家制定“合格标准”。可每一名孩子、每一位父母、每一个家庭都有不同的差异。同样的教育理念在不同的教育环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教育效果。通过培训,最大的作用是避免打骂体罚等不合格的教育方式,但剩下所谓“合格的”却不一定适合不同的孩子。其次,在同一标准下,必然会出现“合格”及“不合格”的父母。倘若出现“不合格父母”,社区该怎么应对?难道需要剥夺“不合格父母”对孩子的抚养权吗?

至于“上岗证随学生档案入学”的措施,看上去能推动父母主动接受教育,可实际上也是在伤害孩子。试想,一部分孩子的档案里有“合格父母”上岗证,另一部分孩子没有,对此老师们怎么看?其他家长怎么看?孩子相互之间怎么看?孩子在受教育的人生历程中,必然会受到差异化的影响。长期经历有色眼光,不利于培养孩子健康的人生观。孩子不应该因“父母合格与否”受到伤害。

针对未成人的保护和教育问题,国家已经出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等一系列法规政策。只要校方、教育部门及社会各界能展开有效监督,便能确保孩子能受到基本有效的保护和教育。针对不同孩子的教育问题,老师与家长积极沟通交流便可,相信绝大部分关爱孩子的家长都会积极听取。要求家长接受“岗前培训”,可能会形成资源浪费,给家长增加不必要的压力。

与其说,“合格父母证”是“当父母的合格证”,不如说是“当第一任老师的合格证”。面向全社会树立好家庭、宣扬好家风、推广好家教,便能有效地帮助孩子。在家庭教育方面,权力没必要把手伸得太长。家庭教育不是搞应试教育的舞台,凡事都要“办证”的本本主义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20/0527/9817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