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传统文化 平凉市崆峒区:让群众乐享文化惠民工程
平凉市崆峒区:让群众乐享文化惠民工程
通讯员 崔乾 王鸿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一个地方只有充满文化活力,才会展现出不断向上的力量,如何让文化项目成为惠民工程,值得大家深思。现如今崆峒区正在建设的南山生态公园社区体育中心、一村一场等项目,让崆峒区人民群众感受到了这种力量的强大后劲。
农村:旧貌换新颜
坐上4路公交车从附件厂出发,一路坐到尽头你会发现:一排排小康屋整齐划一的分布在道路两旁,75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上篮球架、兵乓球台及其他各类体育健身器材应有尽有,三三两两的人们正在进行着各种锻炼,广场左边一块“安国镇农耕博物馆”的牌子竖立着,这一切的一切,让你很难想象这里竟然会是甘肃省下的一个乡村。“以前村民晚饭后就会聚在家里打麻将,现在打麻将的人少了,来到广场上参加各类文体活动的人却多了,今天你们来的不是时候,如果是在傍晚,村子里的男女老少都会抢着来到广场上下下棋、打打球或者跳跳舞,热闹的很”。最近,记者来到安国镇油坊村采访,村主任李占虎老人讲到。
今年60岁的李占虎老人是油坊村现任的村主任。家有6口人,与其二儿子住在一起,全家靠种地、务工为生。以前住在山区的窑洞里,公路不同,基本的水电保障都有是问题,日子异常难过。现在,村子里不但公路通了,家家有电视看,而且文化广场建成以后村里还时常组织大家跳舞唱歌。
“公交车也通了,文化广场也建成了,晚上我们在这里可以散散步、跳跳舞,简直和城里人一模一样了”,李主任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边走边和记者讲述着。文化活动的开展,一方面减少了村中的陋习,晚上赌博、玩麻将的少了,另一方面,村民的素质得到了提升。
油坊村的文化广场仅仅是崆峒区“一村一场”实施项目的一个缩影。据了解,近年来,崆峒区文广局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资金为农村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配备图书、体育器材等,极大的调动了农村群众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积极性。
城市:变化在发生
“我去年刚刚从单位退休,突然闲下来,在家里也感觉闲得慌,以前只是在南山公园走一走,现在如果没有刮风下雨,每天散步结束后都会到这里锻炼一个小时左右,公园里配备了这些体育器材,对于我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讲,太实用了”。刚刚从平凉二轻公司退休不久的王大爷一边在转还旁锻炼一边告诉记者说。最近,家住崆峒区西郊办广场社区的王大爷之所以特别高兴,还不仅仅是因为每天能够在南山公园进行锻炼,更重要的是,今年十月份在南山公园内规划的体育场就要投入运营了。据区文广局王洪伟介绍,南山公园体育场投资105万元,建成后拥有两个篮球场、两个羽毛球场、10个乒乓球台及其他各类器材若干,此举不仅仅可以填补城区无体育场的空白,而且会使南山公园内的各类体育设施更加完善。
不仅是在南山公园,如今的社区较以前也更和谐美好。“以前在电视上看到别的地方的市民在社区有锻炼、娱乐的场所,我看到后非常羡慕,但现在我们也可以在家门口打羽毛球、练太极拳了”,今年65岁的韩大爷告诉我们说。随着社区参加有益健康的文体活动的人日益增多,读书看报的多了,喝酒赌博的人少了,不文明行为也少了。社区活动的开展,居民文化需求得到了满足,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座城市文化软硬件的提升,会让这座城市迸发更加灿烂的文化活力。最后,文广局罗建军局长告诉我们:自2009年始,区文广局就把文化惠民工程与群众的实际需要相结合,坚持开展体育惠民工程,2015年随着全省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今年又新建“一村一场”惠民项目18个,迄今为止全区已在崆峒镇、花所乡、索罗乡、上杨乡、二天门社区建成了体育中心,在全区101个村实施了“一村一场”工程建设,为乡村修建了篮球场101个,配发各类器材100多套,基本满足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
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责任编辑:刘姗(实习)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5/0827/84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