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艺术推荐 86件珍品回望享誉美术史的法国“学院派”

86件珍品回望享誉美术史的法国“学院派”

原标题: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在沪揭幕 86件珍品回望享誉美术史的法国“学院派”

在美术史研究领域有一种说法,不了解法国“学院派”,就不能真正理解西方艺术。日前在上海博物馆揭幕的“美术的诞生:从太阳王到拿破仑——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珍藏展”,85件来自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和卢浮宫的珍品首次与中国观众见面,系统呈现了享誉美术史的法国“学院派”艺术勃发、兴盛和转变的过程。上海博物馆亦有一件从未展出过的藏品在此次展览中亮相。

据悉,西方美术史上的“学院派”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而后流行于欧洲。其中,法国“学院派”因官方的格外重视与高度参与,势力和影响最大,并奠定了法国作为18、19世纪欧洲艺术中心的地位。作为第二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重要参展项目,本次展览带来了17至19世纪最高水准的法国“学院派”艺术,它们出自凡卢、普桑、弗拉贡纳尔、大卫、安格尔、乌东、吕德等艺术大师之手,涵盖了历史、宗教、风景、肖像等多个题材,许多作品在艺术史上具有广泛和重大的意义。

“本次展览绝非仅仅是一次名家艺术的巡礼。”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表示,艺术是一面镜子,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象征着一种连续不断的传统。坐落在塞纳河畔、与卢浮宫相对而立的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不仅是殿堂级的艺术教学和收藏机构之一,它对中国艺术也影响深远。20世纪前半叶,中国美术正处在转型的历史节点,一批中国艺术家赴法国求学,很多人就是注册在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之下,其中包括徐悲鸿、林风眠、潘玉良、吴冠中、吴法鼎、常书鸿、颜文樑、吕斯百等。他们将法国艺术传播到中国本土,大力推动并发展了中国现代艺术。因此,探讨中国现代美术教育体系的成型,离不开对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的研究。

上海博物馆有一件从未展出的素描人物画稿页,印证了这段历史。该作品描绘了一位健硕的男性人体,结构精准,线条洒脱,层次丰富,质感细腻。此画独特的素描手法,经徐悲鸿、颜文樑、张充仁等艺术家鉴定为安格尔真迹,并认为属于安氏早年于罗马学习期间的习作。这幅作品几经易手,辗转流落到纽约,于1946年被邵洵美在纽约一家古画商店购得,并再一次带回中国。专家认为,该作具有安格尔画风,但是否为其真迹,尚待研究。

此次展览的展陈上亦颇有新意。展厅分为序厅、环绕展区和中央重点展区三个部分,序厅兼顾出入口的功能,将整个展览空间形成一个环形。而中央展区的“模拟天光”的设计——灯光从屋顶照射下来,打在展品上,让人仿佛置身于艺术家身边,回到当时的创作环境中。“这样的设计是想让大家感受到艺术家创作时的光感,更好地欣赏作品的色彩和光线层次。”策展人菲利普·杰奎琳说。眼下恰逢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本次展览的举行,也为中外来宾和广大市民提供一个了解法兰西经典艺术的窗口。(记者李婷)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9/1109/773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