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艺术推荐 大馆小馆联手 长三角美术馆协作运行12年成功经验
大馆小馆联手 长三角美术馆协作运行12年成功经验
原标题: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运行12年,有哪些成功经验? 大馆小馆联手,让美术生态活起来
昆山市侯北人美术馆名誉馆长赵宗概至今仍记得,他第一次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谈合作的那个下午。
上海的美术馆管理水平和展览质量让他倾慕不已,走出馆门的那一刻,他暗自下了一个决定。“能否由上海牵头,把长三角地区的丰富美术馆资源和深厚文化集合起来,带领我们共同发展进步?”
2007年11月,侯北人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宁波美术馆等单位联合发起“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协作机制内成员馆之间的资源共享、文明共建,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中美术馆之间合作的先行先试,至今已成功运行了12年。《红旗漫卷:长三角地区美术馆馆藏及推介主题美术作品展》9月29日—10月10日亮相刘海粟美术馆,作为协作机制一年一度的主题展览,各成员馆拿出馆藏精品,在上海共同向新中国70周年献礼。
长三角中小美术馆在分享中受益
2011年,画家陈家泠在新开放的国家博物馆新馆参观了潘天寿和李可染的画展,发现他们都是“长三角人”。这引发了他的深思。
长三角地区文化相通,陈老莲、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徐悲鸿、吴冠中等诸多当代画家都出身于长三角。“长江流域的艺术文化是值得我们探讨的,长三角的美术馆不管是潘天寿、朱屺瞻、刘海粟美术馆还是傅抱石纪念馆等,如果优化组合,将馆藏作品梳理、整合后,应该是很有震撼力的,不仅在国内,而且能够在国际上进行交流……”在2011年刘海粟美术馆举办的“长三角地区美术回顾与发展”研讨会上,陈家泠等与会嘉宾的发言,如今回过头来看,都有着预见和启发意义。
《红旗漫卷:长三角地区美术馆馆藏及推介主题美术作品展》中,有刘海粟美术馆选送的刘海粟油画《打铁》,宁波美术馆选送的张国琳版画《生死印》,吴青霞艺术院选送的吴青霞中国画《农具革新插秧船》,朱屺瞻艺术馆选送的朱屺瞻中国画《秋菊》……展览共甄选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会员单位所推介和提供的优秀作品67幅,以长三角地区的主题性艺术创作的过往与现状、美术发展进程为切入点,通过艺术家不同历史阶段艺术作品,折射出70年新中国及新中国美术经历的岁月沧桑。这些作品来自各馆的精中选精,它们的集中亮相,呼应了公众对精品展览的需求,也得益于协作机制12年来的成功探索。
协作机制成立以来,各种交流展览和研讨活动一直不断,成员馆以中小美术馆为主,对各地美术馆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赵宗概坦言,在我国,美术馆还属于新兴事业。十年前,绝大多数地方城市的美术馆从业人员都不是专业出身。“很多馆造好了,却不知道该干啥。有的美术馆成为展览馆,没有藏品。我们就像临摹学画一样,向刘海粟美术馆学习各个领域的工作,从典藏、征集、保管,再到策展理论。各地方美术馆也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到上海,在一次次交流中,给了各地方中小馆很大的提升。”
建党90周年时,协作机制曾组织在刘海粟美术馆办了联合展览,苏浙沪皖在全国有影响力的画家作品都集中过来。这让当时的刘海粟美术馆馆长张桂铭感叹:“这就是一个小型的全国美展!”宁波美术馆馆长韩立诚表示,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首个在国家发展战略区域建立的互惠互利美术馆合作民间组织。“机制组织成立以来,各馆在第一轮推出的都是深藏未露的藏品,使各馆分享长三角各区域老艺术家、名家、大师的作品,在各自家门口就可欣赏到长三角各家精品,不仅提高了各馆的层次,也提升了各地的公众审美情趣。”韩立诚说。
文化同城化:乘高铁去看美术展
去年底以来,不少上海艺术爱好者时不时就往苏州跑。
“吴昌硕、黄宾虹、贺天健、朱屺瞻、陆俨少、程十发、陈佩秋……能一次性看到这些‘大咖’作品,太值了。”有人感慨。
原来,苏州美术馆策划推出了一系列以江南为主题的展览,包括《江南意象——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艺术大展》、《三生长忆是江南——海上名家姑苏诗意作品特展》大型群展,以及以上海艺术家个案做学术探讨的《寻觅江南——陆春涛、乐震文双个展》等。这些上海名家的展览让苏州观众大开眼界,也吸引了不少上海观众的目光。
“选择江南为主题策划展览是大数据分析出观众喜好的结果,也是一种共同的文化诉求。长三角有江南文化的核心基础和血脉,希望我们能在江南文化中找到共同的根和魂。”苏州美术馆馆长曹俊发现,观众感兴趣的点也和展览内容相关,如果和参展艺术家或作品“同城”,更容易引发观众的参观意愿。
在网络平台上,常有“相约”到上海看展的周边城市文艺青年,每每有重磅级展览,时间、距离都不是问题。刘海粟美术馆近年来推出了夜场活动,就有来自安徽的观众赶来“尝鲜”新的美术馆体验方式:“上海有那么多艺术名家的讲座,真想一个个听下来。”
如何用高品质展览留住观众,拓展美术馆功能,吸引更多年轻人,是长三角地区各个美术馆的共同思考。“很多苏州观众经常会跑去上海看优秀展览,而我们美术馆最近的一系列展览中,上海来的观众也很多。现在上海苏州间乘坐高铁只需20多分钟,已经进入同城化。文化更应该进入同城化。”曹俊说。在协作机制下,各地美术馆正以文化交流互鉴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的进程,让长三角老百姓享受到最好的文化资源。
有一次,侯北人的作品来刘海粟美术馆展出。那天下着大雨,海上书画名家陈佩秋仍然坚持来看。“看了一大圈,我担心她累了,问她要不要坐下来休息,她却说要继续看,因为在上海看到侯北人的作品非常难得。”说起这件事,赵宗概仍然感动不已。能在上海办展,也是让许多地方中小美术馆自豪的事。“同样的展览如果不在上海举办,可能就没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在长三角协作中上海的龙头作用不可替代。而且,上海的市级美术馆有着较高的门槛,长三角的美术馆却能在这里享有优待,在别人眼里,我们这些小馆变得‘高大上’了,也促成各馆愿意花很大精力把最好的东西拿到上海来展示,让观众看到最好的展览。”赵宗概说。
更像一个大家庭,没有绝对的“龙头老大”
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成立时,各馆推举刘海粟美术馆为“带头大哥”。这一方面得益于其全国影响力,也源自其愿意为各中小馆奉献、服务的精神。
“幸运的是,机制成立时获得了上海市文广局的支持,在刘海粟美术馆分馆设立了秘书处,有了人员、场地、经费保障,也让机制能够成为实际做事的组织。”赵宗概还记得机制成立那天的“轰动”场面,来自上海各方的支持和助力让他印象良深,“上海各个层面对长三角一体化的意识是超前的。”
韩立诚认为,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的最大特点是去行政化和开放性。“机构组织在创建时即考虑到务必去行政化。各美术馆加入不论大小、级别、性质,只要是一个规范的馆(画院)都可以,在架构安排上只设理事,轮值主席单位,由轮值主席馆安排协作组织的年度活动,以此调动全体会员单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协作组织设秘书长职位,负责日常工作,除此以外成员组织单位进出自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馆(院)。”因此,协作机制所组织的活动方向性、个性化十分明显,各馆除了特色藏品交流,还会推出区域特色鲜明的学术展、艺术展,排除了一些平庸展览,包括一般性个展等,这也是与其他长三角书画展的不同之处。
这个“实干”型的协作机制,逐渐为长三角培养出了一批新的美术馆力量。
另一方面,近十年也是美术馆蓬勃发展的十年。长三角地区更是如此。有些省级大馆碰到了过去小馆才有的人、财、物的困难,而有些曾经的“小馆”如今有了几万平方米的新址,不再需要依托大馆来做事情。“所谓大馆的优势已经弱化了,许多原来的中小美术馆依托灵活运营机制,已经弯道超车,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和影响力。”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认为,如今,协作机制更像是一个大家庭,没有绝对的“龙头老大”,大家相互依存,碰到什么问题,可以一起交流解决。
近年来,全国各地成立了很多美术馆联盟,但像长三角美术馆协作机制这样有长期积累,并有实质性活动和业务交流的却鲜见。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新的历史机遇下,协作机制也面临着转型。“我们希望机制能够进一步做强做大,各个美术馆将来能够互通有无,互为增长,借助长三角的地域优势,做整体的对外形象发布,并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阮竣介绍,下一步,协作机制将打造更丰富的年度展览活动,并辐射到艺术家交流、收藏等领域。“上海艺术家有意愿走出去分享交流,而且很多年轻艺术家在靠作品销售养活自己,苏浙皖地区的收藏力量比上海强。希望能通过机制,让长三角美术生态活起来。”(记者 钟菡)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9/1009/745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