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娱乐娱评 《千与千寻》:别总拿原生家庭说事,社会大熔炉才是最终归宿

《千与千寻》:别总拿原生家庭说事,社会大熔炉才是最终归宿

十八年后《千与千寻》再次搬上荧幕,时代的飞速变化让我们对于这部经典影片有了更多的理解。电影中,爸爸开车载着千寻和她的妈妈通往新家的方向,不料爸爸走错了路,他们不小心来到了一个排斥人类的世界。她的爸爸妈妈因为在小镇上大快朵颐,被变成了猪,千寻在这个世界里经历了种种磨难,从少不经事的小女孩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少年,最后将爸爸妈妈救回人类的世界。

在影片的开头,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10岁小女孩的胆怯。她拥有完整的家庭,却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内心里常常充满着不安全感。她害怕别人送她的花束枯萎,害怕爸爸开快的车,不敢一个人在车里等待,不敢走进那神秘的隧道……原生家庭造就了一个畏畏缩缩的千寻。

近些年来,“原生家庭”一词频频出现于网络,人们越来越坚信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终身性影响,仿佛没有一个完美的家庭,就无法拥有完整的人格。有人说,原生家庭只会对前半生产生影响,后半生只要对自己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做出行动,就不会继续受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其实,不一定要到后半生,原生家庭对一个人影响的淡化大概从他独立地走向社会就开始了。

千寻,本是一个有点风吹草动都吓得要死的孩子,然而当她的父母变成两头猪,她失去了全部的依靠之后,不得不逼迫自己变得坚强而独立。千寻很幸运,遇到了白龙为她支招,让她免于危险,可是白龙并不能时时守护在她身旁,种种磨难还必须自己去面对。几次碰壁之后,她学会了懂礼貌,学会了不畏艰险,迎难而上。这与曾经懦弱的她形成鲜明的对比。

原生家庭的负面影响会随着人生经历的增加而逐渐消除,而那些正面影响会在一个人灵魂深处扎根,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处世原则。千寻善良而不为诱惑所动的品德多半形成于家庭,小小的千寻会懂得不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为金钱所动。

很多人把千寻的父母看作人类贪欲的典型,这样讲确实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我们仔细回想一下影片中的情节就会发现,他们只是在几次呼唤老板未果的情况下决定先吃饭后付钱,他们贪吃,但不是偷吃。如果说有什么道德上的瑕疵,最多是未经餐厅工作人员允许,先行品尝了食物。

影片的结尾,千寻跟着爸爸妈妈走出了隧道,爸爸妈妈还是老样子,但千寻却不再是曾经的千寻,她在神秘小镇经过社会大熔炉的历练,已经脱离了原生家庭的影响,变得更为坚强,更加适应这个世界。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9/0727/678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