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娱乐娱评 天坛奖入围影片《此地》:一场对生命的深切追寻

天坛奖入围影片《此地》:一场对生命的深切追寻

《此地》入围“天坛奖”

伊朗电影常善于从个体或家庭等极小的点切入,揭示更为深刻的社会问题与生活困境,以唤醒情感的共鸣和人性的探索。此次入围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的《此地》便以一个老人的故事作为切入点,采用写实性的镜头语言,使观众从朴实宁静的画面背后感受到复杂情感的暗潮汹涌和对生命的深切追寻。

影片《此地》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伊朗高山牧场的悲伤故事,年迈的老人想要拯救面临死刑的儿子苏哈,在深夜永恒的死寂中来回游荡,不眠不休,但所到之处所有的门都紧紧关闭。最终,老人只得在绝望与悲伤中抚养年幼的孙子,并给他洗礼。而儿子也在他面前被处刑,带着儿子白杨木一般的尸体,老人踏过河流,翻过山岭,将儿子的尸体带回了家。老人将儿子下葬,以求儿子能在夜里安眠。最后,老人在黑夜中忧郁而安静地沉没下去。

老人与孙子相依相守

整个故事非常简单,却在导演朴实的镜头下传递出影片背后巨大的情感力量,引人入胜的同时保持了极大的克制和冷静。这样娴熟高超的导演技巧出自哈迪·默哈黑之手。导演哈迪是个土生土长的伊朗人,汽车修理工出身的他在1990年开始了艺术生涯,2013年拍摄了首部故事片《巴托》,2015年拍摄的第二部故事片《长生不死》在第20届韩国釜山国际电影节、第14届印度浦那国际电影节、埃里温国际电影节和亚太地区国际电影节中斩获了新浪潮奖、国际电影评论家协会奖等大奖,同时,《长生不死》曾入围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注目未来”单元。

与《长生不死》一样,《此地》同样从老人的视角出发,讲述一家人心酸又无奈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大量出现的长镜头,这些长镜头不再是单纯的符号或技巧,而是最直观的世界本身,蕴含着巨大的情感力量,且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影片人物的性格,连极具特色的宗教感,也在这样的长镜头下传递出神圣又真实的力量。

老人为孙子洗头

饰演老人的演员哈姆杜拉·阿齐兹是一位非职业演员,但他在镜头前专业而深沉的表现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老人生活在伊朗北部的山中,自给自足。拖着自己年迈佝偻的身体,竭力拯救自己的儿子苏哈。他眼中的痛苦是自己漫漫一生的总结,也充满着对孙子的关怀。祖孙三代的关系焦点主要聚集于老人身上,从他的身上折射出祖孙三代的问题和无奈。

爷孙二人相依为命

旁观镜头与主观镜头相互交织同样是影片的一大特色。痛苦又无助的老人眼中的世界与客观展现的垂死的夜莺、乱石遍地的山谷、四处移动的羊群,一幅又一幅定格镜头拼接起来,带来视觉跳跃感的同时又延续着内在情感的统一,而生活碎片的剪切与缝合在诗意自然景观和广袤空间场域的衬托下加强了情绪的渲染。而这样浓墨重彩地渲染也是为了展现当家族三代人的命运都毫不留情地重重压在老人佝偻的肩上时,他依然在绝望悲痛和继续生活中找寻生与死的微妙平衡。也许,世间之事,除了生死无一不是闲事。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9/0727/6787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