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学小说散文 张春昌:秦赵会盟台怀古

张春昌:秦赵会盟台怀古

 

1558003778(1)


秦赵会盟台怀古

 

张春昌

 

几次到渑池,孩子一再告诉我,渑池是一个小城。我知道,渑池虽小,却有着古老的文化,黄河、仰韶文化、秦赵会盟台让这座城,生生不息,古韵流长。观赏了黄河丹峡,追寻了仰韶遗址,秦赵会盟台是渑池之行不可或缺的一站。

第一次接触“渑池”这个地名,是在小学课本上,没想到己亥年“五一”期间,我和家人能亲临秦赵会盟台前,重温古台之下掩埋的历史故事。

秦赵会盟台地处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城西约1公里处的渑水和羊河之间的台地上。那天临近中午时分,本来不太热的天气,一会艳阳高照,如夏天般炎热。我们驱车沿渑池县饶了大半个圈,来到解放军驻渑池某部军营门口,一位执勤的军人让我们绕道而行再到会盟台,我们依军人所指的方向前行,到了会盟台。下车后,眼前的景致沧桑而壮观。松柏掩映着一个高大的土丘,土丘旁立有渑池县人民政府立一块石碑,上刻“三门峡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秦赵会盟台”。沿土丘旁水泥便道前行,有一高大的石碑,碑体四周用玻璃罩着。透过玻璃,依稀看到碑上刻有“古秦赵会盟台”一行隶书大字,落款几乎看不清。我们再依52级花岗岩台阶拾阶而上,土丘顶端是一座双层八角挑檐尖顶式仿古建筑,亭内正中竖一四方碑碣,西面为渑池县人民政府立的“重修古秦赵台碑记”,东、南、北三面分别为中国著名书法家舒同、楚图南、肖劳的题词,黑底金字,端庄清秀,力透纸背,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我们一边观景,一边想透过一土一丘,一字一碑来触摸昨日的历史。正好,一群身着校服、手拿书本的中学生吸引了我们,他们正在听老师绘声绘色的讲解,我们积极融入其中,与学生一起回望那些烽火岁月,感受历史的波澜起伏。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昭襄王时(公元前282一公元前280年),秦国三次发兵攻赵,赵国失利而不屈服。秦为征服赵,又开始政治与外交上的斗争。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诉赵惠文王,为使两国和好,双方可在渑池会盟。陪同赵王前往的是赵国上大夫蔺相如。秦王与赵王会饮时,胁迫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随后双方签订盟约,这时,蔺相如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入赵史。秦国官员不服,胁令赵国割15城给秦王祝寿,蔺相如也迫请秦国割都城咸阳给赵王祝寿。如此针锋相对,舌枪唇剑,直到宴会终了,秦王也未能捞到丝毫便宜,只得与赵王言归于好。双方士兵将盟书与兵器埋藏于此,以示友好,并捧土为丘,遂成会盟高台。

《渑池县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四年(公元1594年),知县王之都建亭于台上,后毁于兵火;清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知县甘扬声重建碑亭,后又遭损毁。        

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和章士钊等倡仪重修,由陆军军医监郭昌锦主持,历时4年重修会盟台。台呈梯形立体,四面各砌石阶,顶部竖一碑塔。碑塔东面镌刻蒲城寇遐隶书"古秦赵会盟台"六个大字,其余三面镌刻的是章士钊所书本人填写的《唐多令·景蔺》词一首以及卫立煌、郭昌锦撰写的《重修秦赵会盟台记》和《重建秦赵会盟台记》。可惜“文化大革命”中,均遭破坏。1985年,渑池县人民政府在原址再重新修复。

游罢会盟台,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我仿佛看到了蔺相如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的形象,听到了他掷地有声的慷慨陈词。星移斗转,岁月变迁,何等惊心动魄的渑池之会,在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的蔺相如将军面前,化干戈为玉帛,留下一方古台,留下后人在“盟台夕照”的美景中永远回味,永远追寻……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9/0516/6725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