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书画书画名家 大爱无垠,自强不息——访著名企业家、书画艺术家赵万顺先生

大爱无垠,自强不息——访著名企业家、书画艺术家赵万顺先生

大爱无垠,自强不息

——访著名企业家、书画艺术家赵万顺先生

认识万顺先生30年了,上世纪80年代末,笔者在工商银行甘谷支行新城营业所任主任,和万顺先生有过业务往来。之后几年,万顺先生去新疆大力发展,笔者去深圳创业,一个在西北的西部,一个在东南的南边,相隔万里,从此失联。

期间,通过朋友了解到万顺先生的事业干的越来越大,仅运输天燃气的油罐专列火车就有八辆之多,曾多次去天水入住他投资的酒店——天水金龙大酒店,但一直没有机会见面。

2018年3月,与万顺先生邂逅于甘肃文联书画大厅,当时,他正在现场挥毫创作,谈笑风生,信手拈来,一边作画,一边聊天,神情愉悦,喜笑颜开,一个艺术家的超然、洒脱、自然、风趣之美,令人神清气爽,使人映像深刻。很早就知道,赵先生一直在习画、画画,但这么近距离的观看还是第一次。

之后,互相加强了联系。2018年12月16日,和好友专程去天水看望赵先生,和他进行了长时间的交流,谈书法,聊绘画,论经济,议时事……一直聊到半夜。期间,我正在欣赏他的画廊墙上挂的一幅字,他扑捉到了我的一个表情,说:“这个神态很特别,少见,眼神独特且富有魅力”,欣然提出要给我画素描,我当然乐意。于是,我按他的要求当了近一个小时的模特。他先画了一幅,感觉不太满意,又画了一幅。

在充当“模特”的过程中,我一直在追寻和万顺先生的交往,也回味刚才他介绍的一些成长过程中的苦难经历。是的,他的企业发展的很大,不论在新疆还是在家乡,都很有影响力,是知名的大企业;他的绘画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完美的高度,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他勤奋耕耘企业和艺术的光环下,许多人并不了解他也有成长中的苦难以及他博大的胸怀和真诚的大爱。他有许多不被人了解的更加光鲜的一面,笔者思忖,应写出来,介绍给大家,让更多喜欢赵先生的人对其有个更加全面的了解。

赵万顺,字一帆,1959年生于甘肃省甘谷县,孩提时代就接受家训,爱思考,喜读书,更爱画画。16岁师从工艺美术大师何晓峰先生学画花鸟。1986年毕业于河南大学美术系,毕业后下深圳、厦门等地创业。后来,又师从甘肃文联副主席郭文涛研习西部山水画。之后,因崇拜西部歌王——王洛宾和国画大师黄胄,于1992年西行新疆,并加入王洛宾创办的“新疆文化艺术研究会”担任副会长至今。1996年,加入“新疆丝路书画院”并担任副院长,现任执行院长,同年加入“新疆美协”。2001年,成立“中国美协新疆创作中心”任常务副主任至今。2006年推选为“新疆美术家协会”理事,同年批准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在新疆期间,师从“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巩建新,“新疆美协”副主席郐振民研习新疆人物风情,并经受刘大为、尼玛泽仁、吴涛毅、狄少英等名家指导,画风见长,作品多次获奖。

2006年6月,响应文化部文化向西部倾斜的精神,策划和组织“中国美术家协会”与“中国美术家协会新疆创作中心”在天水举办“2006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全国创作中心会议”,非常成功,反响热烈,从而大力宣传了西部、宣传了新疆。

2007年5月,随政府文化代表团出访美国,参加联合国“王洛宾文化艺术节”并带作品展出,其反映新疆风情王洛宾歌意的作品二十余副,受到欢迎和好评,部分作品被“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世界日报社”收藏。

近年来,参加了多次全国性大型创作活动,其绘画风格以新疆特色和新疆风情为主。同时,他创作了许多以奔马、金鸡、孔雀、竹子为题材的作品,深受广大书画爱好者的好评,登门收藏者络绎不绝。

赵先生身材适中,不胖不瘦,体型健硕,精力旺盛,性情温和,面善和蔼,目光锐利,炯炯有神,常带微笑,谈吐高雅,风趣而不失雅致,活泼而不落俗套,聪敏而敦厚,乐观而自信,积极向上,非常勤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物质普遍短缺,而赵先生家由于成分的问题就更加贫穷。赵先生弟兄姊妹五个,三个弟弟,一个妹妹,作为老大,他深知肩上的重任。他是个有思想、有抱负的人,从小就立志兴家,发誓要过上好日子。于是,未成年的他就跟上邻居跑火车,做买卖,为家庭生计东奔西走,南来北往。那时候,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态,在外谋生所受的艰辛、苦难、惊险甚至屈辱就不言而喻了。在外奔波的日子,经常吃不上饭,有时连续一两天挨饿,冬天里穿着并不暖和的薄衣衫在汽车站、候车室过夜是常有的事,饥寒交迫,身心俱惫。

后来,他寻找到了一条致富的小通道,从陕西西部的一些山区收购倒卖银元,随着收购量的增大,引起了当地警方的关注。多少次他蹲点交易,不敢从老百姓的院门进入,在墙头上交易完就赶紧跑,谨防被守点的公安逮着。经常和准备逮他的公安玩捉迷藏,惊心动魄,非常恐怖。一次,在陕北收完银元后被当地公安发觉,他骑着单车拼命逃跑,公安在后面也是骑着单车狂追,大冬天的下半夜,山路崎岖不平,光线黑暗,一不小心便摔在了山崖之下,银元洒落山涧一个不剩,等他苏醒已经是第二天的午后了。

他就是这么冒着巨大的生命风险赚钱,他就是这样不顾安危拼命的养家糊口。就这样他赚了一万多元,在那个“万元户”被捧为富豪的年代,他成了当地第一批发家致富的能人。他是一个非常有爱心,有责任心的人,为了父母弟妹,为了家庭,他将“几乎是用命换来的钱”全部用在了家庭建设上。八十年代初期,甘谷县城楼房很少,就是有钱的银行也没有楼房。赵先生将自己积攒的钱全部拿出来,在县城西关街面上修了一栋四层的小楼房,在当时是鹤立鸡群,格外耀眼。令所有人意外的是,他将四层楼分给了三个弟弟和一个妹妹,每人一层,唯独给自己没留。他就是这样当的大哥,他就是这样先人后己,乐于奉献。不仅如此,他还先给两个弟弟张罗成家,等两个弟弟成家以后才考虑自己成家,有多少人能做到?

他有一个堂兄弟,在城里人往乡下迁移的政策中去了乡下,改革开放后许多下乡的城里人陆续进城了,这位堂弟也想进城,但苦于没有立足之地。当时,一般人拿出几十元都很困难,他毫不犹豫的拿出3000元接济了这位堂弟,使其在城里站稳了脚跟。

他是一个有大爱的人,不仅爱护自己的兄弟姐妹,也同情和帮扶许许多多家乡的陌生人。赵先生在河南求学期间,由于所学美术专业的特长,和几家当地生产布匹的针织厂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当时,许多针织厂家产品滞销,堆积在工厂的库房里,令工厂头疼。而商品经济刚刚起步,家乡许多欲经营布料生意的人资金短缺,没有办法大量进货。赵先生了解这种情况后,说服厂家,以自己的人格担保从几家针织厂赊账,将大量的布料源源不断的发往家乡,赊销给家乡成百上千的布料批发商。一方面,将工厂大量的滞销商品推向了广阔的市场,逐渐实现了利润,工厂格外高兴,另一方面,家乡的成千上万的布料经销商们,通过赊账减轻了资金的压力,也赚到了钱,非常开心。他们中很多人至今还念念不忘赵先生的大恩大德。

甘谷有着种植中药材的传统,全县好多乡镇都种植党参。八十年代末期,党参一度滞销,由于党参不好存放,容易产虫,许许多多的农民苦不堪言,非常焦急。当时,县委主要领导找赵先生商榷解决这一难题,赵先生二话不说,将自己企业的所有资金拿出来收购党参,还多方筹措资金大力收购,不仅彻底解决了当地农民的销售难题,而且还在党参市场价提升以后大赚了一笔,可谓帮人帮己,善有善报。

甘谷是一个人口大县,全县有近70万人口,面积仅有1572.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较大,尤其川区和县城的人口密度很大,和一些大中城市相当。甘谷也是一个农业大县,工业比重本来就小,开放以后仅有的几家国营工厂逐渐倒闭关门,工业基本上萎缩殆尽。当地的收入主要靠农业、建筑业、商业以及劳务输出。在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方,耕地自然就是重中之重,而甘谷的人均耕却并不多,山区大多人均只有两亩地,川区许多农民的人均耕地仅有三分左右,这就形成耕地紧张,人口的增长和土地的减少矛盾日益凸显。九十年代初期,甘谷县政府委托赵先生将当地许多农民迁移新疆,经过赵先生的智慧谋划和努力奔波,先后有三万多人迁徙新疆,他们现在都过上了幸福富裕的生活,这也是赵先生的功劳,也是应该给赵先生大写特写的一笔。

赵先生有着浓厚的家乡情怀,乡土情结很重,经常帮扶乡亲,不知疲倦,不计得失。在国外他主动帮助中国人,在新疆他多次帮助甘肃人、陕西人,在天水他对甘谷人特别关照。在他经营的天水金龙大酒店入住的客人,只要是甘谷身份证都可享受最低价的优惠。

赵先生不仅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还是一个出色的社会活动家,不仅如此,他还有着良好的学习习惯,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际形势,对经济的发展,对股市的走势,对房地产未来的研判,都有其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分析。

他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经常读书看报,写笔记,写心得,生活过得很充实,也很有乐趣。

他既能吃苦,又很勤奋,只要有空就坚持绘画创作,几乎每天晚上都在画画。在朋友圈里经常看到他即兴创作的书画,经常为他点赞的同时也被他这种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精神所感动、所折服,不得不感叹——业精于勤!

写到这里,使我想起高尔基说的话:“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底意志。”

他智慧过人,却平易近人,虚怀若谷,志向高远,丝毫没有富豪的做派,也没有一般画家的矜持或作势。他以企业家的敏锐眼光观察世界,关注时事,研究经济,以艺术家的细腻角度展现社会,描绘万物,反映时代。

他是一个大写的人,也值得大写。

2019年1月25日于兰州

作者:刘济华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9/0127/654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