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娱评 评论家:优秀综艺是社会美育的最佳土壤
评论家:优秀综艺是社会美育的最佳土壤
《声入人心》《国家宝藏》《一本好书》等综艺节目从养眼到养心,弘扬了中华美育精神,润物无声地实现了正确的价值引领
优秀综艺是社会美育的最佳土壤
有评论家提出,应该重视渗透社会家庭的综艺节目是价值引领不可缺少的平台
■本报首席记者 黄启哲
20岁歌手演唱多尼采蒂《军中女郎》片段,用美声唱法挑战九个高音C,让当晚百度上相关歌剧词条的搜索量猛地翻了几番。阳春白雪的歌剧艺术,随着综艺节目《声入人心》的热播,收获了大批青少年观众由衷的惊喜和赞叹。
美好的不仅仅是音乐。眼下,国内一批优质综艺聚焦高雅艺术、传统文化领域,以传播“美好”迎来收视与口碑的双赢,以文化人,以艺养心,为大众美育探索开拓出一条适应时代,贴近生活,具有人文温度、思想深度的实践路径。有评论家指出,优秀“综艺”是社会美育的最佳土壤。
创新美育形式
激发艺术活力,用“沉浸式体验”为经典赋能
继《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慢综艺”刷新国内综艺的新视野后,眼下又有几档优质文化综艺走红:《国家宝藏》集结九大博物馆的珍贵文物,创新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声入人心》以综艺竞演的模式,将美声唱法、音乐剧向观众普及;《一本好书》则将经典书籍以舞台剧形式进行演绎。三档节目不仅把文物、美声艺术、文学经典频频送上网络热搜,也均收获了超过9分的网站评分。
这些新型综艺节目,撕掉了一段时期以来国内综艺节目“感官刺激”“庸俗低智”的标签。它们以跨界融合等创新方式,对传统文化与高雅艺术进行了深入推介与美学鉴赏,让综艺节目戴上了美育的“博士帽”,让“高冷”不再“高冷”,“小众”进入大众视野——其中一些内容已不再满足于浅尝辄止的艺术普及,转而向深挖文化价值,将文化自信的力量润物无声地厚植进观众心底。
“综艺节目的文化坚守与价值引领一度被忽视乃至遮蔽。可作为文艺创作的综艺同样应保持思想性与艺术性相统一,追求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仲呈祥认为,好的综艺节目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探索中,贵在不满足于养眼——在观赏性上做文章,更需要养心,“重在引领、贵在自觉、胜在自信”。
随着《声入人心》的热播,大批经典歌剧、音乐剧著名唱段成了音乐平台上的热门曲目。这让上海音乐学院教授陶辛十分感慨:“好的声音,如同好的容颜,有着直接的感染力。对好的声音的向往,也是人类的一种天性本能。”与其说是观众无法亲近歌剧音乐剧,不如说是缺少了躬身亲民、直抵人心的展示平台。
同样以“综艺竞演”模式引入,《一本好书》打破了读书节目的传统“朗读”模式,创新以舞台剧表演为观众打开了一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毛姆名作《月亮与六便士》中几个戏剧化的片段让文学立体呈现。而穿插其中的专家解读,则是把小说里艺术天才面临的月亮与六便士抉择,抛给了每一个普通人,让文学经典得以穿越时空,与当代观众的生活产生连结。
在这些节目中,传统文化、高雅艺术、文学经典在模式创新中得到丰富呈现,大幅度地提升了高雅文化的能见度和抵达率。
文化润养心灵
解锁艺术密码,深挖传统内涵,激发观众的文化自信
教育家蔡元培就强调“以美育人,向美而生”的重要性。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说:“时至今日,在综艺中根植美育的基因,同样也是满足文化素养日益提高的观众需求。”观众不再满足于感官刺激带来的即时性快感,更需要丰富的艺术欣赏与文学思考来丰沛内心世界。
实践美育教育,便是以弘扬传统中华美学精神为基础,广泛集纳人类美学文明的优秀成果,进而形成新时代的中华美学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如是,中华美学精神正在成为眼下这批优质综艺的重要内容。在《国家宝藏》第二季的首期节目中,故宫博物院就用一件“不起眼”的国宝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有的“天人合一”的美学理念。以纸张、秸秆、木头制成的颐和园、故宫等建筑模型“样式雷烫样”,在一众金镶玉雕的藏品中或许不够耀眼,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者。在多位守护人的讲述、演绎之中,观众看到了中国古典建筑美学的无穷奥妙:一张平格图纸沿用了2000年,却能与今天的电脑测绘原理相同;颐和园东堤远望玉峰塔,人走塔走的奇妙体验,来自于工匠的精密测算,更蕴含着“与建筑对话、与环境对话”的中国建筑美学精神。
如此徐徐展开,让综艺美育不是机械的知识输出,更在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后,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讲述打动人心,最终激发观众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引得网友在视频弹幕中发出“此生无悔入华夏”的自豪感慨。
责任编辑:赵安生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9/0119/652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