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城市幸福天水 天水多端发力 跑出脱贫“加速度”

天水多端发力 跑出脱贫“加速度”

脱贫攻坚步铿锵 携手并进奔小康

——天水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全媒体记者 王晓馨

坚定一个目标——与全国、全省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坚守一个梦想——啃下难啃的“硬骨头”,摘掉贫困的帽子。

坚持一个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为国家和省列重点扶贫开发地区之一,近年来,我市面对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的市情实际,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论述精神,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个精准”要求,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举全市之力推动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2018年全市减贫10.65万人,贫困人口减至15.04万,贫困发生率由2017年底的8.39%下降到2018年底的4.8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064.7元预计增至7700.5元。贫困村退出425个,甘谷、武山两县经自验达到贫困县摘帽退出标准。

党建引领开出脱贫“好方子”

脱贫攻坚是我市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

在脱贫攻坚推进过程中,我市建立市级领导包县区抓乡镇联村工作机制,构建了市有监测中心、县有指挥部、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纵向组织体系。创新脱贫举措,全面提升脱贫攻坚实效。立足市情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创出了脱贫攻坚“三项机制” ,即:“千名县级干部联千村”联络员机制、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督促落实机制、贫困户“双线排序比对法”筛选机制。其中依托 “千名县级干部联千村”联络员机制,为1165个贫困村每村选派1名县级干部担任脱贫攻坚联络员,主要围绕宣传脱贫攻坚措施、“三级书记”共抓脱贫攻坚、制定完善脱贫攻坚规划计划、综合研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各级帮扶力量作用发挥等八个方面开展工作,加强对贫困村脱贫攻坚工作的指导、协调、督促。依托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督促落实机制,制定了《天水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责任清单及问责办法》,进一步完善靠实了专责工作组工作职责,明确了各工作组承担的任务及对工作不实不力单位和个人的问责办法。在12个市级专责工作组的基础上,新组建了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组、市贫困退出预验评估工作组,随机开展常态化的督查巡查暗访,建立每日通报倒逼机制。依托贫困户“双线排序比对法”筛选机制,以村为单位,由乡村两级干部和驻村帮扶工作队召集村民代表,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两条线)进行排序比对,把上年剩余贫困户按“好、中、差”三类进行定性分析和评议排序,评议为“好”和“中”的作为当年预脱贫户、“差”的列为重点扶持对象;对非贫困户(含一、二类低保户)进行民主评议,把比贫困户更困难的列为“新识别”贫困户。通过实施“双线排序比对法”,实现了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和动态管理。

 引擎发力跑出脱贫“加速度”

我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六个精准”要求,扎实推进“五个一批”工程,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结合“三变”改革抓产业发展,深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探索创新股份化合作模式,激活各类资源、资产、资金,初步实现了农民、村集体、经营主体三方共赢。制定下发了《天水市“1+6+1+1”产业扶贫实施方案》,贫困村建果园、植蔬菜,积极发展畜禽饲养,建立贫困村电商服务点782个,实现了主导产业贫困村全覆盖。

——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在全省率先实行易地集中安置与分散插花安置相结合、农村搬迁安置与进城购买政策性保障房相结合的模式,有效破解了易地扶贫搬迁征地拆迁难度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工程实施进展慢等难题。近三年来实施易地扶贫搬迁25327户119571人。

——加大生态补偿力度,着力抓好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牧还草、自然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加大乡村环境整治力度,建成省级“千村美丽”示范村17个、市级示范村22个、县区级示范村40个、整洁村305个(其中深度贫困村推进整洁村118个)。

——大力实施教育扶贫,连续实施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累计投入4.79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幼儿园1018所,实现了乡镇中心幼儿园和1500人以上有实际需求的行政村(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累计投入资金40.33亿元、实施土建项目4325个、采购教学设备价值6.2亿元,建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977所。

——落实社会保障兜底,严格按照“进有标准、退有依据”的要求,严把政策适用对象准入关口、畅通退出渠道。截止2018年11月底,全市共有农村低保对象85165户、322607人,占农业人口的10.47%,累计发放农村低保金50900.57万元。农村特困供养人员9807户、10234人,累计发放救助供养金5783.04万元。

聚力改善民生织密脱贫“保障网”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打赢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了加快 “三保障”目标实现。我市针对水源变化、人口增加、设施老化等问题,市、县区财政分两年筹措资金6.1亿元,对全市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进行全面巩固提升,彻底解决全市农村安全饮水不稳定的问题。针对农村危房改造中暴露出的问题,对全市农村危房改造情况开展了拉网式排查摸底,全市共鉴定农村住房180643户,排摸出现有存量危房12075户,2018年已实施改造8715户,力争2019年全面消除农村危房。推进建档立卡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和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一二类低保对象提供免费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及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健康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的“三个一批”救助工作,完成贫困人口慢病签约管理4.6万人,贫困人口重病兜底1860人、兜底资金1039.17万元。

加快劳务输转和扶贫车间发展,紧紧围绕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劳动力技能培训,健康扶贫等重点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措施,健全体制机制,扎实推进就业扶贫和健康扶贫领域各项工作任务落实。截止目前,全市共完成劳动力培训51125人,其中建档立卡36358人,完成全年任务的112.6%。输转劳动力69.28万人,占输转任务69万人的100.4%。全市设置村级服务性岗位13292个。并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天水市关于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扶持“扶贫车间”发展的实施意见》,按规定减免税收,扶持“扶贫车间”发展。全市有“扶贫车间”156家,带动群众就业8948人,带动贫困人口3768人就业。

踏平坎坷成大道,脱贫攻坚正当时。全市上下正凝心聚力,以决战必胜的信心在脱贫攻坚的征途上按下加速键,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奋力前行。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9/0111/6508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