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幸福天水 【改革开放40年】天水市文化旅游发展齐头并进
【改革开放40年】天水市文化旅游发展齐头并进
一城山水一城歌
——改革开放40年我市文化旅游发展齐头并进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文化、旅游、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和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等重大历史机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挖掘地域资源优势,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使全市文化旅游事业、产业走上了融合发展的快车道。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全市建成博物馆9个、纪念馆1个、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8个、美术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13个,以上各类馆站全部实现免费开放。建成乡村舞台2491个、农家书屋2540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8个、村级服务点2491个。组建农村电影放映队139个,每年出资601.2万元,在全市2505个行政村(自然村)放映数字电影30060场次。建成农村固定电影放映点36座,总资金1440万元。建成城市数字影院12家,荧幕63块,座位5883个。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员总量达到1200余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近4000人,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达到350余名。公共文化服务覆盖拓展延伸,强化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权益保障,在学校、机关、社区、偏远村镇建立图书馆流通点50处。天水大舞台、文化大讲堂、《大秦腔》等特色优秀文化品牌活动不断。
《一画开天》剧照
●舞台文艺精品创作硕果累累。加强文艺精品创作,创排了《麦积圣歌》《一画开天》《大秦文公》《轩辕大帝》《姜维》《椒乡里的麻辣事》《陇上铁汉》《关山月》等一批优秀舞台剧目。《麦积圣歌》荣获文化部第十届中国艺术节第十四届文华“优秀剧目奖”,独唱节目《羲皇故里》和春节系列文化活动项目《和谐之春》分别荣获第十六届音乐类“群星奖”和项目类“群星奖”;《大秦文公》荣获第七届中国秦腔艺术节最高奖“优秀剧目奖”。《轩辕大帝》荣获第七届中国秦腔艺术节优秀剧目特别奖”。《一画开天》荣获第四届甘肃省戏剧红梅奖大赛红梅剧目大奖,袁丫丫获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表演奖。
●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利用步伐加大。全市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4处。
●特色文化旅游品牌打造卓有成效。主打“羲皇故里—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陇上江南—中国休闲旅游生态家园”、“人文天水—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名城”三大旅游品牌。大力开展羲皇故里寻根祭祖游、百里石窟艺术走廊游、丝绸之路名城古韵游、秦汉三国文化遗迹游等十条特色文化旅游精品线路营销,逐步形成了以天水为目的地的文化旅游新格局。加快重点文化旅游景区开发建设步伐,麦积山风景名胜区成功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武山县、麦积区列入“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发展稳步推进。全市现有A级旅游景区41处,旅行社26家,星级饭店35家,星级农家乐67家。2018年元月至10月全市旅游人数达到3938万人次,全市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36.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0.9%和32.1%。
武山县龙台镇的油菜花田
●乡村旅游和全域旅游蓬勃发展。截至2018年7月,全市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国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2家,“全国金牌农家乐”22家,“中国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25名,各类农家乐经营户900余户。2018年9月,天水市文化旅游大数据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天水文化旅游步入了智能化、智慧化时代。
●新闻出版行业成绩突出。截至2017年底,全市内部资料性出版物已登记审批近1920余例,平均每年办理登记42.2例,出版物市场经营单位共有114家,印刷复制企业有232家,从业人员1200余人。
●广播电视传输制作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有广播电视播出机构8家,开办广播节目9套、电视节目10套。实施卫星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和广电网络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市有线、无线、卫星多元传输广播电视节目信号的格局形成,全市城乡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9.45%、99.18%。
●广播电视节目创作水平显著提高。全市影视剧和纪录片创作也收获颇丰。相继拍摄了《麦积山的呼唤》《麦积山石窟》《幸福快车》《祖脉天水》《苦乐村官》《天水来的姑娘》等一批影视剧目在央视和地方广播电视台、院线热播,好评如潮。微电影《爱不释手》《一路上有你》《兵心无悔》《丰收再望》《陪伴》《小儿锦》等在全国、全省的微电影、微视频比赛中多次获奖。
责任编辑:紫萱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8/1218/645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