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陕西 黄志强:大仁大德守望至精至爱
黄志强:大仁大德守望至精至爱
入夜,解放军总医院,灯火通明。
走进肝胆外科重症监护室,8个鲜红大字映入眼帘——“生死相托,永不言弃”。
这8个字,是黄志强对患者的郑重承诺,更是他一生恪守的座右铭。
这8个字,至今温暖、激励着解放军总医院新一代医护人员。
大医精诚,一诺如山。从医77年,黄志强用一把手术刀,划出一条璀璨的人生轨迹。一名人民军医的大仁大德,在圣洁的刀锋上熠熠生辉!
一腔真情为病患——
“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
一对寿眉,一双慈目,一脸和善……面对病人,黄志强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他的微笑让患者感受到了真诚,他的微笑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吕文平说,“黄老的笑容很特别,这是他标志性的‘表情名片’,也是他呈现给大家的‘心灵窗口’。”
微笑的背后,是一种职业的操守。操守的背后,是一颗慈爱的心灵。
“微笑是人世间最美的语言。高超的医术能治病,和煦的笑容能暖心。”吕文平永远记得恩师说过的话,“一个好医生,眼里看的是病,心里装的是人!”
“非仁爱之士不可托,非聪明理达不可任,非廉洁淳良不可信。”在黄志强看来,关爱是对病人的一剂“良药”。
在患者听来,黄志强的话语像他的笑容一样,让人如沐春风——
“哪儿的人啊?家里几口人啊?家里条件如何啊?”说话间,他会拉住病人的手,摸摸脑门,按按肚子,叩击听一听,仔细看一看……
在患者眼中,黄志强的举动像他的笑容一样,充满体贴温馨——
每次查房,他第一个动作是把门轻轻关上。每次给患者检查,他总是先把听诊器在掌心捂热,再接触病人。给病人体检,不该暴露的地方,他一定给病人遮盖着……
“找黄老看病,如果挂不上号,还有个好‘技巧’——拿着片子直接到办公室找他,他会连挂号费也不收。”黄老的学生、解放军总医院肿瘤外二科主任刘荣说。
正因如此,患者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谁能成为黄院士的病人,是谁的福气!
一叶见春秋。视救死扶伤为天职,视见死不救为耻辱,从医77年,黄志强将一切顾虑置之度外,将一切责任慨然承担。
一次,一位患重症坏死性胰腺炎的病人,在当地一家医院治疗了一段时间,病情持续恶化。医生对他说:“你到北京去找黄志强院士吧,也许还有希望。”
送到解放军总医院时,患者已器官衰竭,生命垂危。当时,很多人认为,这个患者救不过来了,但黄志强却说:“还有希望。”
抢救一周,病人继续处于昏迷、休克、高热状态。那时,正逢解放军总医院迎接“三甲”医院评比,如果病人出现意外,可能直接影响医院参评。
有同事劝黄志强:“是不是算了。”他态度坚决:“我们决不能为了评等级而失去军人和医生的本分!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最大的努力。”
在黄志强精心抢救下,病人最终从死亡线上被救回来了。睁开眼睛的那一刻,他说:“黄院士,是您让我又活了一回……”
对于收红包、拿药品回扣的事,黄志强深恶痛绝。他告诫学生:“收红包才用心看病,也许这些人的病能治好,但是心上却会落下了病根,那就是对医生的不信任。”
“听诊器里有良心,手术刀下含真情,处方权里见真心。”学生们也永远记住了黄志强的话,“病人把生命托付给你,这是多大的信任啊!我们当医生的,可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
一片丹心育桃李——
“弯下腰是一座桥,站起身是一架梯”
看着《中华腔镜外科杂志》封面上老师苍劲有力的题字,刘荣眼眶湿润了:“弯下腰是一座桥,站起身是一架梯。有幸成为黄院士的学生,是我一生的荣光!”
从医70多年,黄志强致力于两件事:当一名好医生,做一个好老师。
半个多世纪教书育人,黄志强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成为医学界的翘楚,有的还成为全国全军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医学院校著名教授、知名医院的领导和科室主任……
谈起当年观摩导师手术的情景,博士生董家鸿记忆犹新:“小小的手术室总是被学生围成里三层外三层……如同母亲和胎儿,老师通过身教这根‘脐带’,给了我们成长的营养。”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说起老师的教学方法,学生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松而严”。
解放军总医院304临床部肝胆外科副主任医师王大东说,“松”指的是在工作中不要求一味研究学术,提倡培养广泛兴趣。“严”指的是对医学基础知识必须严格掌握。
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副主任姜凯,对黄志强的“严”深有体会。一次,老师查阅了他前前后后做的30多台手术,一项一项地检查手术记录,并调出其中5项记录作出点评,一丁点的小疏忽都难逃老师的“法眼”。
“没有创新的外科,就像没有灵魂的躯壳。”黄志强常常告诫学生们,创新不是莽撞,创新首先要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要有长期的临床积累,要踏踏实实地一步一步探索。
一次,黄志强带领年轻医生为病人实施手术。一位学生建议用一种新的方式进行缝合,黄志强听完后觉得可行,就鼓励学生上台进行缝合,而他在一旁给予指导。手术过后,病人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黄志强去世后,博士生王鹏飞含泪写道,“敬爱的老师,我会时刻牢记您的教诲,用自己的所学造福苍生,帮助更多的危重患者,跨越重生之门,走出人生绝境……”
一生淡泊素心存——
“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黄志强一生为病人做了多少台手术?没有人知道,但重症监护科的医生护士看得到,90多岁高龄的时候,他依然坚持来重症监护室查房,直到倒在了病床上。
黄志强一生取得了多少项成果?没有人统计过,但他创立的一系列诊疗手法,至今被无数医生使用着,他撰写的教材、著作,滋养了一代又一代医学工作者。
黄志强一生拯救过多少个生命?恐怕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但当他去世的消息传出,一批又一批被他治愈的患者从四面八方赶来,只为看救命恩人最后一眼……
93载春秋何其匆匆,黄志强将一生献给了他孜孜以求的医学事业。他对自己的总结非常简单:“我是一个医生,一个外科医生。”他的书柜上,贴着“三足”箴言:“做人要知足,做事要知不足,做学问要不知足。”
尽管一生执著事业,但是他也热爱生活。他穿衣得体,风度翩翩,总是不忘提醒科室年轻医生注意穿着。照片中的他,西装革履,身姿挺拔,还不忘摆出“V”字手势,露出灿烂笑容。
黄志强喜欢跟年轻人在一起,始终保持着年轻心态。晚年的他像个慈祥的“邻家爷爷”,疼爱科室里的医护人员。他清楚地记得每一位医护人员的生日,经常提醒护士长给过生日的护士买生日蛋糕。
视科学为信仰,待病患秉初心。提起黄志强,老战友感慨万千——
“我们是老朋友了,他比我大8个月,我专攻肝脏,他专搞胆道,我们肝胆相照。”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说。
“黄院士碰到难题时的执著精神,一直保持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种工作作风,是医者永远学习的榜样。”中国工程院院士卢世璧说。
提起爷爷,孙女黄微泪光盈盈——
在学校填个人资料表格时,爷爷职业那一栏,从来都是填写“医生”。
年幼的黄微也许不知道,自己的爷爷有“多厉害”,但她记住了爷爷的话:“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追求极致,都要做到极致!”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5/0730/62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