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旅游秦州文旅 天水·秦州牡丹首届文化旅游节开幕(天之水网组图)
天水·秦州牡丹首届文化旅游节开幕(天之水网组图)
花开初夏歌盛世,国色天香迎宾客。11日上午,“游牡丹古镇•赏牡丹花海”天水•秦州•牡丹首届文化旅游节开幕。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曹亚玲,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许亚军、崔丽霞,区政协副主席郭宝禄出席开幕仪式。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牡丹镇党委、镇政府,秦州区文化广播影视局主办,市妇联、市文化馆、天水市农产品经济人女创业者协会协办。
天水·秦州·牡丹首届文化旅游节主题为“游牡丹古镇·赏牡丹花海”活动由文艺演出、游园活动、农特产品展示、景点游览等组成,有效依托牡丹产业园和三国文化旅游优势,进一步挖掘牡丹镇休闲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潜力,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聚集人气、拉动经济,带动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打造全域旅游示范镇。本次活动充分集中展示牡丹镇近年来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综合性发展成果。
近年来,秦州区委、区政府紧抓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历史机遇,深度挖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全域旅游、乡村旅游,逐步形成了城市近郊休闲娱乐型、特色产业带动型、景区游览服务型、生态农业体验型等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产业体系,有力地促进了小城镇建设、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牡丹镇是秦州区乡村旅游线路上一颗耀眼的明珠,区域内木门道、宝峰山等旅游胜地享誉美名。吕洞宾三戏白牡丹这一凄美传说,给这座文化旅游古镇又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近年来,牡丹镇党委、政府立足镇情,深入挖掘人文资源,着力做大做强做亮“三国文化”和“牡丹文化”两大旅游品牌,谋划实施好木门道文化旅游项目的同时,实施油用牡丹种植加工项目,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于一体,催生了乡村旅游、田园综合体、特色经济发展。希望牡丹镇以这次牡丹文化旅游节为契机,围绕文化发展景区,依托旅游做亮文化,全力打造农业产业和文化旅游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带动全镇二、三产业蓬勃发展。
“佳名唤作百花王,独立人间第一香。”怀着对牡丹的仰慕,秦州区委宣传部、区委农工部、区文广局、区旅游局等20多个区直相关部门及单位负责人、各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市区相关媒体及摄影家协会成员以及周边四里八乡的乡亲约千余人参加了开幕仪式。
经过几天的阴雨绵绵,5月11日阳光明媚,花香怡人,牡丹镇牡丹园花开正艳。素有“天姿国色”的牡丹花,以其花繁、娇艳、富贵而成为中国传统名花之首。早在隋唐时期,这里山山川川,到处可见丛丛簇簇,姹紫嫣红的牡丹,品种多达八十余种,每逢牡丹盛开,红、绿、墨、紫、白、雪青等各种颜色的牡丹绚丽多彩,真有白居易描绘的“千片赤英霞烂烂,百枝绛焰灯煌煌”,因而得名“牡丹园”,顾名牡丹镇。
牡丹镇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地域经济快速发展,按照“因地制宜兴产业、乡村旅游促增收”的思路,依托油用牡丹种植基地,积极发展观光、生态、经济农业,建成特色生态旅游小镇,着力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据了解,牡丹镇万亩油用牡丹园种植基地建设项目由天水宝峰山牡丹产业有限公司计划总投资16881万元,于2015年7月开始建设,至2018年12月底分三期完成。一期已完成总投资2049万元,栽植油用牡丹3000亩。其中观赏牡丹200亩;二期计划投资3180万元,在庙沟、莫家沟一带扩展延伸4000亩。目前正在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第三期计划采用基地提供苗木、公司技术支撑、合作社示范带动、农户自主参与的方式,全面铺开牡丹园建设工程。
同时,配套建成牡丹籽油加工生产线,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油用牡丹种植、加工、销售产业链。万亩牡丹园建成后,采取“公司+农户”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公司提供技术指导、苗木供应,按市场价签订牡丹油籽收购协议,农户自主种植,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油用牡丹种植产业,从而形成完整的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按当前市场价牡丹油籽每公斤10元计算,5年以上油用牡丹每亩可产生经济效益3000元左右。对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助推脱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责任编辑:紫萱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8/0511/582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