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解密 “巾箱本”曾被用作科考作弊 携带方便易于阅读
“巾箱本”曾被用作科考作弊 携带方便易于阅读
巾箱本
古代的“巾箱本”其实就是古代的袖珍书,之所以叫“巾箱本”,顾名思义,指的就是那些开本很小、可以放到巾箱中的书。巾箱是古人放头巾的小箱子。古人为了方便阅读,就刻印了一种可以放到巾箱中的极易携带的书籍,时间一长,就称其为巾箱本了。
晋朝的葛洪在《西京杂记》后序中说,葛洪家遭火灾,书籍都尽烧,惟有抄本二卷在巾箱中,常以自随,故得犹在。这说的应该就是巾箱本。只是,葛洪没有说出“巾箱本”的称谓。
唐朝的虞世南在他所编的《北堂书钞》卷135“王母巾箱”条中,首次提到了“巾箱本”这种称谓。虞世南在书中引《汉武内传》的记载,说是汉武帝见王母箱中有一卷小书,盛以紫锦之囊,这一卷小书就称为“巾箱本”。这是有关巾箱本的称谓的最早记载。
但是,到了宋朝的时候,戴埴在《鼠璞》中又说,“今之刊印小册谓巾箱本,起于南齐衡阳王手写《五经》置巾箱中。”戴埴的意思是说,由于南齐衡阳王手写《五经》放在巾箱中,才有了巾箱本的名称。
虞世南和戴埴的说法究竟哪一个更可信,尚待考证。
到了清朝,人们不再习惯于戴头巾,所以,巾箱也就随之销声匿迹,可是,当时那些和巾箱本一样大小的小开本书籍依然存在,而且非常流行。只是,这些小开本书籍在清朝被称为“袖珍书籍”,已经不叫“巾箱本”了。
清朝时,清内府刻书集中在皇宫里的武英殿,被裁截下来的木料版片较多,乾隆命令“不使遗弃,仿古人巾箱之式,刻袖珍版书。”后来,有人就把当时遵从乾隆的旨意、在乾隆三十年用零材短版刻成的小版框小开本《古香斋十种》称为袖珍本。
清朝的皇宫里也藏有一些其实就是巾箱本的袖珍书籍,像宋朝刻印的巾箱本《礼记》上就钤有“天禄继鉴”和“嘉庆御览之宝”的印章,说明这种袖珍书乃是皇宫藏书。
据有些野史记载,巾箱本除了携带方便和易于阅读之外,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即科考中考生用于作弊。
在古代,由于科考作弊极度盛行,导致巾箱本这种袖珍书的印量突增。这说明当时的书商非常懂得迎合某些考生想作弊的心理,以印制巾箱本这种袖珍书大肆盈利。
巾箱本非常小,所以,考试时夹带起来极其方便,这大概也正是巾箱本被用作考试作弊工具的主要原因。
巾箱本的存世量很少,因此,许多收藏者都对巾箱本特别青睐,一旦得到,便视为珍宝,秘不示人。
记者 王吴军
文章来源:羊城晚报 责任编辑:刘姗(实习)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5/0702/54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