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历史解密 齐 寿 山 (天之水网)

齐 寿 山 (天之水网)

齐 寿 山

历史文化名山齐寿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东南六十华里,古名寿丘、嶓冢山、崦嵫山、兑山、昆仑山等,海拔1951米,她是镶嵌在秦岭山麓一颗璀璨耀眼的明珠,系秦岭延脉主峰之一,西麓为西汉水之源,山北之水注白水江入长江,山南之水注渭河入黄河,俗有“齐寿山不大不小,压着三江河垴”之美誉,她是中华母亲河黄河与长江著名的分水岭。也是南北分界的天然屏障,兵家布阵屯兵的军事要隘,秦汉时置燔冢关(一注为燔史关),三国时属蜀魏必争之地,民国时期这里是陇上通往川陕的必经之路,红二方面军长征时也途经这里。

齐寿山是位居三皇之首的人文始祖伏羲画卦时的最后定卦之山,这里不但是轩辕黄帝的出生地,西汉水孕育了西垂先秦的发展壮大,唐高祖李渊祖上也曾在此山“逐鹿知机”。她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山海经》、《纬书》、《尚书·禹贡》,《汉书·.地理志》、《水经注》、《秦州志》和近代的《甘肃通志》、《天水县志》、《辞海》等史志,都对齐寿山的人文历史和自然历史有明确记载,曾留下东汉人班固、郑玄、桑钦及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等著名学者的足迹,也曾留下战国屈原、明代胡缵宗、清代王熙、蒋廷锡及近代范振绪和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等多位名人的诗句翰墨,传说中的帝王将相和圣贤墨客,也都不同时期的到这里留有佳话。这里曾经伏羲定卦、轩辕诞生、穆王西巡、老君丹料、始皇封禅、李广射石、隗嚣藏宝、赵云踢虎、李治避乱、李白遇虎、杜甫借宿、仁裕洗肠、包公烧寺、康熙微访等。齐寿山蕴藏着深厚的历史内涵,被誉为名山圣地而闻名遐迩,她的一峰一崖,一壑一水,一草一木都有着美丽的传说。

远古时期的齐寿山,古树盘根,荫翳天日,奇花异草,珍禽灵兽,霁霭清泉,真乃人间仙境,后经大自然和人为破坏的各种因素,古生物演化迁没而去,上古时期的轩辕庙建废何年何月,现难以寻根问源,李昞射鹿入庙的故事至今在民间广为流传,北魏登国元年修一寺一观,后历尽沧桑随建随毁。由于她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包含了“伏羲文化”、“轩辕文化”、“先秦文化”、“李唐文化”、“水域文化’’和“山名文化”等诸多文化,这些文化在中国人文历史和自然历史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齐寿山是华夏文明之源和中华文化之根。

齐寿山远看犹如一座天然大冢,故名曰嶓冢山。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象“嶓  冢岛浪”有与“麦积烟雨”齐名之美称。每当朝阳欲出,晨岚尽起于万条深谷巨壑,山下一带烟波滔滔,横云飞渡,天地一色,须臾间天际成为云的世界,雾的海洋,峰的岛屿,此时被清风吹拂,松涛阵阵如闷雷贯耳,浓雾飘浮似惊鸿翩飞,宛若钱塘江怒潮滚滚而来,仿佛大海汹涛波浪翻天,真有壮阔苍茫,身临大海之感,使人心旷神怡,遐思万缕。东有泰山日出,西有日落崦嵫,每当日坠西天,彩霞映天时,落日在晚霞的映衬下慢慢下沉,忽如佳丽出闺,红纱遮面,娇羞藏匿于丹霞彩云,忽如火球入海,彤云燃烧,茫茫天际中霞光笼罩,暮色苍茫间,大地已披上了一层灰色的轻纱,使人悠然而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感悟。这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还有龟峰胜境、凤凰岭、烧纸坡、西汉水源、落蟒崖、藏宝洞、补天石、墨玉石缸、黑龙潭、封禅石、射虎石、李唐祖墓、射鹿台、左公炮台等。

齐寿山东北脚下高大的牌式山门,上覆琉璃碧瓦,四柱相连耸立,正中门额上有无产阶级革命家薄一波于2002年题的“轩辕故里齐寿山”,字迹疏朗明丽,凝重敏秀,笔态奔放热烈。登顶极目,齐寿山在方圆众峰中冠压群峰,高大雄伟,岳镇三江,万壑藏云。山上建有一寺一观,据《秦州志》记载:“慧福寺修建于北魏登国元年(公元386年)”。后历尽沧桑,近代建于民国二十八年,经“十年浩劫”又毁于一旦,为弘扬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又于1989年重建,现扩建规模成为山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慧福寺坐落山顶,朝东面西,门楼高大,八卦悬顶,四角飞翘。上悬有金字黑匾一幅,上书“慧福寺”三字。字迹苍劲有力,丰腴跌宕,俊迈刚健,右是鼓楼,左为钟楼,两柱三门、彩绘金饰,描龙塑凤。踏阶而入,西殿进深两间三椽,内塑有开口常笑的弥勒佛祖,玉貌金甲的护法韦陀和各持兵器的四大天王。穿过庭院来到正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屋顶,上布灰筒板瓦,脊卧呼应龙吻,两侧置走兽,大殿正门上悬挂“三江镇岳”巨匾一幅,为著名书法家杜廷楹所书,其笔势遒劲,刚劲沉着,有若虎跃龙腾之韵。正殿内坐有打座莲台,金面金身的古佛三尊,两边塑有神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前面有一尊通高1米的白玉观音,低眸平视,和颜善目。南面偏殿内塑有身坐大象的如来佛祖,左右两侧分别塑有坐着怪兽的文殊和普贤二菩萨,表情慈祥,仪容庄重。北面偏殿塑有头插鲜花,身披风衣的三霄坐像,体态俊雅,恬静清秀。

山巅东南的谒陵观(又名云台观),《秦州新志》中对其有“上有云台观,下有稍子站”的记载,古时谒陵观石狮把门威严,碧瓦红墙生辉,飞檐斗拱出跳,古观幽深华丽,其建筑风格上承宫殿之辉煌,下开寺观之古朴。相传是唐太宗为给祖茔锦上添花而钦定修建。唐时的谒陵观已毁于历史沧桑的尘埃中,如今又故地重建,坐东面西琉璃亮瓦,雍容华丽,内塑有道教三清,十殿阎君等臻臻金像,栩栩如生,古朴辉煌。

齐寿山的许多珍贵文物在历史的变迁中大多散佚。现藏佛四尊,一尊为北魏石雕佛,一尊为唐代指天指地铜佛,一尊为明代陕西巩昌府徽州大门里中川庙峪沟的信士胡鼎供献的石雕佛像(铭文记载雕刻佛像四尊三尊失佚),一尊为清代铜佛。沿袭数百年的民俗,每年农历三月二十日盛会,方圆群众云集圣地,逾数万人,游览观光,进香看戏,求子祈福,热闹非凡。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当地群众开始在齐寿山植树造林,近年来齐寿山被列为国家长防林重点工程后,当地人民广植树木。如今的齐寿山,人工林已初具规模,各类松柏拔地而起,奇花异草满山遍野,古寺幽观点缀苍山,珍禽灵兽繁衍栖息,一派风光绮丽的自然景象又呈现在轩辕故里和中华文化之根的齐寿山上。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7/0418/474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