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美食天下美食 【幸福天水】天水籍作家毛晓春:我的乡愁是一碗凉粉(天之水网·幸福天水)

【幸福天水】天水籍作家毛晓春:我的乡愁是一碗凉粉(天之水网·幸福天水)

“ 

乡愁是一碗凉粉

《 农民日报 》( 2017年04月14日   04 版)

□毛晓春

(新阳镇的凉粉)

每次回到家乡天水新阳镇,村里的大婶大妈都会极力夸耀说:“别看你在北京城,你们那里地方大,什么都有,可就没有咱新阳镇的凉粉。来了多吃点,走时多拿点。咱这家乡的凉粉,联合国的秘书长都爱吃呢!”

每当说到此,只见她们眉飞色舞,一脸自豪。

(新阳镇的年集。图片来源:天水在线 下同)

我的家乡新阳镇,不但因有凤凰山,据说是三国时诸葛亮点兵过后,拜过将的地方而出名,也因在南北朝时沿渭河筑城而载入史册,更因为有这新阳镇的凉粉而远近闻名。

(新阳镇的年集)

镇上的村民,不但因定例日期的集市,四面八方的人都来镇上赶集而说话底气十足,也因有渭河边上的工农桥而自豪。每当四周山上的青年男女来镇上赶集,走到工农桥上都要使劲晃几下。在那个闭塞、荒芜年代,沿河城镇上的村民,就是周围山上人眼中的所谓“镇里人”。对周围的“山上人”来说,能住到镇上是十分令人羡慕的事。山上的姑娘能嫁到镇上更是父母和她本人的梦想。谁家山上的女孩能出嫁到镇上,父母常常会逢人夸耀:“嫁了一个镇上的,去享福了。”

(新阳镇的凉粉)

当然,在镇周围四面山上住的所谓“山上人”的心里,也有瞧不上镇上人的地方。说镇上人是溜街边的。不好好干活,就想吃“飞食”。我的大姨,十五六岁就嫁到了很远的山上,我的大姨夫每次来镇上赶集都要半夜起来摸黑从山上往镇上走,一直走到晌午才能走到镇上,他回去就不止一次地给我大姨说父亲干活不像山上人的有劲,而且家里烧的柴禾也没山上人的多,做饭的锅小,盛饭的碗也不大,都不好意思放开吃饭等等。作为没有多少土地耕种,只靠在集市上做点手工活销售,如织布、染布、打铁一类的镇上人,更是寒碜的可怜。因此,山上的亲戚来镇上赶集串门,买一碗凉粉,用韭菜炒了当卤汁,做一锅烩面片,对“山上人”来说就是最好的招待。

当然,山上人来村镇上赶集,走得浑身发热流汗,能吃一碗凉到心底的凉粉,就是最大的享受。

(新阳镇的凉粉)

(新阳镇的凉粉)

新阳镇的凉粉,和别处做的同,是用山荞做。每到逢集,山上人用驴马驮了山荞来,镇上人便买去做凉粉。镇上人买了山荞,拿回后在石磨上碾碎成颗粒状,村里人叫“荞糁子”,然后放在盆里,在水里浸泡半晚,等到凌晨“荞糁子”泡涨发软,天麻麻亮便放在案板上使劲揉搓,揉搓的时间越长越好。这样做出的凉粉,肉皮冻似的亮晶晶,嚼到嘴里滑溜溜很有韧劲,不轻易在嘴里软面似的化开。将揉搓成糊状的荞糁子放在细箩里,村里人将这种箩叫马蚁箩也叫马尾箩,是用马尾巴毛密织成,锅上放了木架子,把箩放上面,用水将揉成粉的糁子往下洗。洗到锅内的糁子汁直到近于糊状为止。然后在锅内熬,村里人叫“馇粉凉”,熬到稠浓时,便用瓷脸盆盛了出来晾凉,第二天,一盆亮晶晶的荞凉粉便做成了。将切好的凉粉放到碗里,调上油泼辣子,爱吃大蒜的多放上点蒜泥。尤其夏天,虽然嘴上吃的辣椒通红,满是油圈,但凉粉在肚却透心凉。

我们村里有两家卖凉粉的。上庄王妈的凉粉村里人很少去吃,因为她身上的衣服袖口、胸前满是厚厚的油污,明晃晃发亮,大家觉得她做的凉粉不干净,便不去吃。只有在下庄巧娥妈的凉粉没有做熟时,无法,才去买她家的凉粉。

(新阳镇的凉粉)

新阳镇人切凉粉很讲究,一片一片成弧线形状,两边薄,中间厚,像鱼肚一样的弧形,据说这样切的凉粉比较入味。后来看城里人切的薄片,就再也没有乡下吃凉粉的感觉了。每当村里人要进城看亲戚,城里的亲戚总不忘在电话中嘱咐一句:“千万别忘了捎一盆新阳镇的凉粉呀!”

作者介绍:

毛晓春,笔名雨枫,甘肃天水人,学者、作家、金石书法家。其金石书法作品,极具艺术特色。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7/0417/4738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