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书画名家 天之水网专访著名书画家逊之先生
天之水网专访著名书画家逊之先生
逊之,原名孙红柱,号洪木主人,同德堂堂主;1964年出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楹联协会会员,中国楹联协会书法艺术委员会会员。北京京旺书画协会顾问,中国绿碳书画研究院会员,中国国典书画院会员。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詹庚西工作室画家。先后拜中国墨虎创始人著名画家曹环义先生、中国国家画院博士生导师詹庚西先生为师。
2015年考入中国国家画院,入詹庚西花鸟画高级研究生班,主攻写意花鸟,现为中国国家画院詹庚西工作室画家。
获奖经历:
1988年在《河北工人报》举办的“苍岩杯”文学大赛中获得优胜奖;
1997年在“庆五·四、迎香港回归”征文中获得纪念奖;
1999年获建国五十周年“祖国颂”征文二等奖;
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青年”;
2001年被国家八部委授予“全国优秀青年”的称号;
2011年荣获第七届“中华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铜奖;
2011年获庆祝“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铜奖;
2011年在庆祝第五届“东坡艺术节”上获得全国书画大赛一等奖;
2013年入选《中华国粹年鉴》;
2014年为广西千佛洞壁画入展;
2015年被《中国艺术家》杂志社授予“爱心艺术家”称号;
分别在《河北工人报》《中国纺织报》《北京个体报》《北京青年报》《中国法制报》《中国艺术家杂志》《华夏艺术家杂志》《中国央视网》《书画艺坛网》等报刊杂志上,发表大量作品。其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及艺术馆收藏。
初识逊之先生缘于每年两次的《中国艺术家》杂志社“艺术温暖人间”慈善活动的书画作品捐赠,逊之老师连续数年坚持捐赠,从数量到作品的质量都甚为突出,虽未曾谋面,却早闻其名,敬佩之心油然,终有缘见面,逊之先生性情温良,人如其名,真乃传教有道唯忠厚,处世无奇但率真。
“同德堂”是他祖上留下的堂号,意思是同心同德不断进步,他对艺术的态度,永远是谦虚、中和、厚朴,就像刘宽先生为他起的名字一样——逊之。
胸襟万里
凝聚成势
其书法, 以书写意,“一木一石均有势存乎其间”,迸发回荡在有度方圆,自当流美,君子之风穆然……
逊之,河北高阳人,是明代大学士、兵部尚书孙承宗第十四代孙。“胸襟万里”这四个大字,是老祖宗孙承宗镇守山海关时留下的墨迹,现在依然矗立在山海关的城楼上。多少年过去了,孙氏后人也像老祖宗所希望的那样,怀揣梦想、志存高远。
逊之常说,自己的书法与喜读诵唐诗是分不开的。他的书法作品,笔道流畅,笔法气度森严,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势,既宁静又彰显刚毅,柔中带刚,非常耐人寻味,深受欢迎。这也离不开他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太多平时积累的碑帖、诗词歌赋,在他书写时喷薄而出:王羲之的《兰亭序》背得滚瓜烂熟,每天早上钻研《孙过庭书谱》,其精彩段落更是倒背如流。
逊之先生的书法,侧重于行书、隶书、草书,好多人对他的评价是:“行”如流水,“隶”如磐石,“草”如扑兔,适合大众,雅俗共赏,令人欢喜。
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张同印老师看到他所临《曹全碑》,打开那25米的长卷,赞叹道:“逊之所临书法,让我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写得很好。笔法苍劲,犹如碑之精妙……”并欣然在长卷上挥毫写下“逊之通临曹全碑,雅中含朴,秀而能遒,深得碑中之精神”。
逊之先生崇尚古法,又不泥古法,不断探索。他曾用很长时间钻研《马王堆简牍帛书》,并深有所悟。北京书协副主席刘俊京看到他用“马王堆”体书写的《兰亭序》时称赞道:“很有特点,笔法有力,而又不失起法,书写秀美,而又不失其洒脱。”
前辈的鼓励、同道的赞赏,对他是一种认可和前行的动力,他内心仍然传承了孙氏先辈的热血与精神。其实,孙氏每一辈后人中都有出色的书法圣手,逊之小时候就知道伯父孙宝泉的行书写得很好,如高山流水,俊美优雅,被人称道,自小对书法感兴趣的逊之也常常向伯父请教。中学时,语文老师汪国平的书法更让他痴迷,他在黑板上写,逊之就在书桌上不知疲倦地写。就这样,年复一年,逊之的硬笔和毛笔书法都有了一定水平,也为他今后走上书法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不论逊之从事什么工作,诗歌与书法都一直伴随着他。这份坚守让人感动,期间他也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经常一起切磋,尤其在春节前后,最忙的时候,为别人写对联,编句子,交流体会,书艺和诗歌的境界自然颇有长进。
机缘巧合,2006年,逊之有幸结识了刘宽先生,刘宽先生能诗能书,和蔼可亲。二人可谓一见如故,当时就完成了拜师仪式。从那时起,逊之跟随刘宽先生系统练习书法,从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入手,到王羲之的《圣教序》《兰亭序》,再到《曹全碑》《张迁碑》《孙过庭书谱》,逊之一步步练习,从容而坚毅地迈向书法艺术的高峰。
在对艺术追求的道路上,逊之从来不曾停歇。2011年,他又考入首都师范大学,从而结识并得到了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博士生导师张同印先生、博士赵宏老师的悉心指导,尤其是中国书协理事、北京书协副主席刘俊京老师的不断指点,使他的书法水平和感悟有了新的飞跃。
艺术是相通的,喜爱艺术的人总能爱屋及乌,向着更加广阔的艺术空间浸润、蔓延,展现出无限的艺术生命力。
逊之爱读诗、爱写诗。提起诗,在幼时艰苦的岁月里,诗歌是他的希望和精神力量,一直伴随他成长。在那天真灿烂的时光里,他像其他千万个普通孩童一样,经常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中,听着古老的歌谣成长,无忧无虑、懵懵懂懂。他脑海里经常萦绕着这样一幅场景:一个小小的身影沿着田间的小路,采撷着那小草上晶莹的露珠,迎着吹散的炊烟,收集着庄稼人飘着青香的质朴……
中学时代他就爱上了唐诗,并给自己规定,每天背读一首诗,情到深处,他也经常练习着写一些小诗,在同学间传颂,可惜的是都没有留存下来。逊之先生说,他16岁时写的《红豆》第一次发表在县上的诗歌报上,那种被印成铅字文时的喜悦心情至今仍能够拨动他的心弦。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写了大量的诗,给报刊投稿,退回、再写、再投……他的一名亲戚看到逊之如此痴迷诗歌,便开导说:别执迷了,写下去也不会有用的。然而,天生不服输的逊之没有放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他的诗在《河北工人报》举办的“苍岩杯”文学大奖赛上获优胜奖,他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坚守的诗歌之间的缘分得以明证。
逊之老师人生经历颇为丰富,他当过工人、营业员,干过个体、做过工厂的管理人员,2000年被评为北京市“十佳青年”、2001年被国家八部委授予“全国优秀青年”称号。无论事业多么忙碌,生活多么起伏波折,他始终都没有放弃对诗歌的热爱,坚持创作。他觉得生活就像是诗,是心情的感悟,是精神的升华,他曾先后写了几百首诗,包括藏头诗、提画诗、古体诗、现代诗,他充沛的创作精力恰恰来自丰富的生活阅历。
逊之画作和诗词默契浑然一体,达到了的艺术契合与朴然浑厚的意境,而他的画作淡岚轻施,意蕴着逸兴高飞的气韵,所作提画诗精妙契合,在悠远、丰韵、深邃间刹那隽永。
“自古书画本想通,首在精神次在功,悟得梅兰腕上趣,自然笔下生春风”。书画同源,在书法的基础上爱上绘画,是顺理成章的事,也是一个艺术家的至上追求。
一个偶然的机会,逊之有缘结识了全国著名画虎大家曹环义先生,曹先生是我国著名绘画大师李苦禅的得意弟子,曹先生认为:做人就像作画一样,一步一个脚印,一丝不苟。他有时拿出当年的画作,指着画上苦老的题字说——苦老作画,讲的是个“理”。
逊之先生常与曹老师品茶论画,虚心求教,曹老师所言,他都细心揣摩,用心领悟,受益良多。一次,曹老师提及,作画首先要“胸有成竹”,当落墨在纸上时,肯定跟所表达的有区别,怎么办?这叫“因势利导”,既然“势”已成,就要就势论势,一鼓作气而完成,这叫做“顺水推舟”。逊之听此言后,有了茅塞顿开的感受,在提笔用墨时更多了坚定和圆融的气度。
逊之先生所画兰花,秀美优雅,有的叶子潇洒劲放,有的叶子柔中带刚,宁折不弯,花瓣很雅、很美、很翘,如美女出浴,含苞待放,俏美多姿,脉脉含情。令人观之,既有文人的雅气灵动,又有古人的古拙多情。他在画作的题诗中写道:
幽兰吐蕊怀柔情
钢根铁叶透骨风
胸襟坦荡真君子
不与百草度平庸
这首兰花的题诗,得到了曹环义老师的称赞,称他把兰花的性情写得淋漓尽致,兰花的根长在石缝中,虽为草,可又与百草不同,有着君子风骨。
逊之先生新近创作了一幅《秋收》,画的是一农家院里结满晶莹的葡萄。这也是画者自己的真实经历。这幅画,是想起小时候家人在院里乘凉的景象,萦绕心间多年的景象终落纸墨间,他感慨之余,赋诗道:
珠圆莹润满葡香
鸟语枝头话短长
玉液品出几颗醉
难诉儿时一院凉
刘俊京先生看了逊之老师所画梅花,大加赞美:“没想到这是你画的,很多人画梅花都画俗了,看了你的梅花,有一种与众不同的清新感觉,很令人寻味,我很喜欢。”于是在画上,提笔写下王安石的《咏梅》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2015年,逊之如愿考入中国国家画院詹庚西花鸟高级研究生班,开始系统主攻写意花鸟。詹老师是当代花鸟画大家,他不仅对宋元名家揣摩甚深,而且对当代诸家博采众长,是一位学古而不泥古的导师。在他的指导下,善于学习的逊之先生在写意花鸟方面有了质的飞跃,对花鸟的物理、物情、物态都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逊之先生一直在不断地追求艺术的本真,不求其形,求其本源,诗境、画境、书境,因心造境,以手运心,领悟到光景常新,别构一番灵秀于笔墨间……
通联电话:13739384366
责任编辑:紫萱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7/0320/4680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