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城市幸福天水 天水“育人引人留人用人”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天水“育人引人留人用人” 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砥砺奋进聚人才 创新发展谋新篇

——天水市近年来人才工作综述

实现科学发展,人才是关键;推动转型升级,人才是引擎。

近年来,天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人才工作指示要求和中央、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解放和增强人才活力,切实注重在人才“育、引、留、用”上下功夫,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干部人才支持计划,固本强基,创新机制,乘势而上,为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育人才,培发展之基

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摆在突出位置,紧密结合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和精准扶贫工作大局,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创新“人才+扶贫”、“人才+项目”、“人才+产业”等多种培养模式,全力推动各类人才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围绕精准扶贫培养人才。

“这次培训让我进一步摆正了心态,增长了见识,坚定了扎根基层、砥砺自我的决心。回到村里后,我将运用自己的医学知识和这次培训所得,竭尽全力解除乡亲们的病痛,在基层奉献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来自秦州区的乡村医生卜文哲说出了参训学员的心声。2016年8月,天水市委组织部、天水市卫计委在市卫校举办了全市精准扶贫乡村医生能力提升培训班,这是围绕精准扶贫大局、加强农村卫生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半年来,来自全市贫困乡村的720名医生通过培训,提升了诊疗技术和综合素质,贫困地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也得到进一步解决。

近年来,天水市大力实施精准扶贫干部人才支持计划,精心组织安排,细化工作措施,督促指导人社、教育、文化、卫生、水务、农业、林业等部门,制定了本系统、本单位干部人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方案。一方面切实加强各领域专技人才的培训力度,以“提升能力、精准扶贫、致富群众”为中心,大规模、多层次开展培训工作。在全市范围评选授牌10个市级科技创新示范暨精准扶贫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利用这些基地每年市级层面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富民产业人才培训班14期,培训林果、畜牧、蔬菜种植和经纪人等实用人才1435人,各县区举办各类培训班436期,每年培训农民6.36万人次;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深入贫困地区开展技术扶贫帮扶活动,共选派1343名科技特派员,帮助建立农村科技创新行动示范点226个,建成科技示范村34个,培育科技示范户2178个,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78项,推动各领域精准扶贫工作创新发展。

围绕能力提升培养人才。

11月的珠海,依然是郁郁葱葱,一片绿意。在美丽的中山大学珠海分校,天水市40多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集聚在这里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思维。这是我市连续第二年在东南沿海发达地区举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班。“听了教授的课,坚定了我们搞好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我们还没听过瘾,打算邀请他到天水再做一次更深入的讲解。”参训的天水工业国有资产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启贵感慨良多。

近年来,天水市针对各类人才视野不宽、能力不强等问题,依托上海、广东、山东等地人才教育培训的优势资源,借鉴其先进的培训理念,采取课堂教学、现场观摩、互动交流等方式,先后异地培训企业管理、社会管理、城市规划、金融人才、党外人才、宣传文化人才、引进人才、人才工作者等各类人才1300多人,达到了转变观念、开阔视野、提升素质的目的,有力地提升了各类人才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

围绕产学结合培养人才。

2012年9月,天水市政府与西北师范大学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双方将积极搭建校地全面合作交流平台,充分发挥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加强天水科技创新体系和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天水市不断加快校企合作步伐,组织市内企业和科研单位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西交大、省农科所等10余所高校院所建立合作关系,以委托、联合办班、设立大学生实习培养基地等方式培养各类人才1800多人。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先后建成各类人才实训基地19处,天水市技工学校争取资金800万元,被国家人社部、财政部审批确定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单位。加强技能人才实践培养,指导企业推广“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先后举办技能提升培训班205期,近年来培训各类企业技能人才1万多名。

引人才,蓄向上之力

“我深信,只要大家愿意走进天水,了解天水,热爱天水,扎根天水,在这里安心工作,奉献青春,就一定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展示完美人生! ”天水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带领相关部门人员赴北京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重点大学进行宣传推介,为天水招才引智加油鼓劲。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人才资源开发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紧跟产业发展现状,从2013年开始,面向全国集中引进教育、卫生、工业企业以及农业科技推广等各类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665人(其中博士生1人,硕士研究生460人,211、985工程院校本科126人)。同时,针对我市工业企业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工业企业人才管理服务中心,专门划出30个周转事业编制用于企业引才,连续三年为19户企业引进了23名急需紧缺人才。这些人才目前都已成为各行业的骨干力量,在各自岗位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坚持高端人才与后备人才引进相结合。鼓励和支持华天集团、成纪药业、万达电气、长城开关等骨干企业引进培育高端人才团队7个,柔性引进副高职称以上高层次人才83人,各县区各企事业单位自主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2384人,有效改善了人才队伍结构,缓解了部分支柱产业和重点行业高层次人才匮乏的问题。

2012年5月,华天集团从深圳赛意法公司引进了一个以赛意法公司原副总经理李六军先生为首的、由12名管理及技术骨干组成的团队,担任华天科技公司的总经理、技术总监以及5个核心部门的部长等职务,在全市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座谈会上,李六军先生深情地说:“我怀着对华天人在西北落后地区做微电子企业的钦佩之情,被天水华天集团的发展规模和巨大潜力所吸引,决定扎根天水发展”,引进人才团队到任后,仅半个月的时间,集团日产能平均提高130万块,2013年,华天集团“高端封装研发团队”被科技部命名为“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企业净利润率连续多年位居国内同行企业第一位,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1%;华天集团企业技术中心主任兼华天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冬梅,本来是从大连来天水招商引资,寻觅人才的,却成了“被挖”的对象,实现了由“伯乐”到“千里马”的华丽转身。如今,她成了宣传天水的“形象大使”,经常在微信朋友圈上分享天水的美食美景,她说:“天水很美丽,华天很出色,加入华天我没有陌生感。在华天,只要你有才能,就会给你发挥的平台,让你实现你的梦想”。

坚持集中引进与柔性引进相结合。“不求人才为我所有,只求人才为我所用”,充分体现了引才智慧。借力发展、借鸡生蛋,柔性引才是天水人才工作的一大特色。适应天水经济社会发展,星火公司引进的英国专家卡尔获甘肃省政府外籍专家最高荣誉奖敦煌奖,天森药业柔性引进上海交通大学马桂军博士10人人才团队,天宝塑业柔性引进兰州大学汪宝堆博士生导师5人研发团队……

虽然近年来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但天水工业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601.7亿元,经济总量由2011年的全省第5位上升到去年的第3位;年均增长10.3%,增速由2011年的全省第13位上升到去年的第2位。人才的几何效应逐渐显现。

用人才,拓转型之路

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人才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其价值完全在于使用。近年来,天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人才工作的核心环节,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在使用中培养,为使用而引进,以使用来激励,充分调动了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16年7月22日—23日,“中国绿色催化专家智库”理事会及智库首届高端年会——2016绿色及可持续发展麦积山论坛在天水市召开。包括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千人计划”专家共200人齐聚天水,围绕未来能源的绿色及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和成果分享。论坛也是目前国内绿色化学技术层次最高、院士团队聚集程度最高、科技研发水平最高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论坛。这标志着天水市正在搭建国家级绿色催化技术体系绿色催化国际化交流平台,将依托智库资源,加强产、学、研对接,加快智力成果转化,促进天水转型升级发展。

在中航天水飞机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车间里,44名选手展开2016年度“车工、数控铣工、钳工”3个工种的激烈角逐,同时其他12个工种(项目)的市级决赛也正在如火如荼进行。这已是天水市连续第四年举办全市职工职业技能运动会,41家企业、612名选手开展了涉及车工、磨工、焊工、镗工、数控加工中心等8个通用工种及配电线路、导游、折弯机等11个岗位业务能力的市级技能大赛。近年来,天水市各县区、各企事业单位累计举办了72个工种(项目)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涌现出604名省市级技术能手和技术标兵,2750人进行了技能演展示活动,有力推动了技能大赛和技能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

没有科学的平台支撑,人才难以实现个人价值,主体地位得不到尊重,再好的愿景都是无源之水。天水市深入贯彻创新驱动战略,着力为人才“搭台子”,建成2.2万平方米科技企业孵化大厦1处、天水众创空间1处、文化创意园1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6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3家,让人才真正有用武之地。

夏浩,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加工工程专业硕士,是天水华洋公司通过天水市2013年集中引才活动引进的硕士研究生。公司为发挥其特长,让他参与投资3.3亿元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密度集成线路引线框架项目的研发,并承担了项目重要环节的制程管控,发挥了重要作用。

张敏,南开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现为天水环境监测站干部,她在参加完在复旦大学举办的引进人才培训班后,感慨地说“上海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始终贯穿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我们要把这种理念贯穿到我们环保工作实践中,充分履行一名环保卫士的职责,敢于担当,踏实工作,让天水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近年来,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等相关部门和用人单位定期不定期对引进人才进行走访,通过跟踪培养、集中培训、人文关怀等措施,促使人才尽快成长、发挥作用。

在羲皇故里,一颗颗未来之星正在冉冉升起……

留人才,创优质环境

木茂鸟集,水深鱼聚。

近年来,天水市坚持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上下功夫,创新人才管理,强化优质服务,为各类人才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制定出台人才政策。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有关意见精神,专题召开学习贯彻中央《意见》座谈会,在全省14个地州市中率先出台了《天水市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还相继出台了《人才特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引进工业企业急需紧缺人才管理服务办法》、《人才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人才周转公寓管理服务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了人才制度体系。

注重发挥智力优势。切实发挥各类人才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突出作用,制定了《天水市精准扶贫干部人才支持计划实施方案》,实现了选派干部、农业技术人才、大学生村官和乡镇年轻大学生到建档立卡贫困村,科技金融干部到贫困县区等“四个全覆盖”。

强化人才项目支持。组织实施了“成纪之星”人才扶持项目,每年从人才工作经费中列支100万元,扶持2个县区、4个市直单位、4户企业开展人才开发培养、优势产业人才培训及人才培训基地项目建设。同时,积极申请省上扶持,2009年以来,我市先后有华天电子、万达电气、长城开关3个人才创新团队,18名青年高层次人才获得省委组织部陇原青年创新人才扶持计划项目资金资助212万元。

解决人才后顾之忧。妥善解决了华天电子、华洋电子等30多名引进人才的配偶就业和子女上学问题。在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50套凤凰公寓,对其中25套进行了室内装修和家具配置,16名高层次人才已免费入住,并开工建设了开发区小学和幼儿园。在市内筹集100套住房组建人才周转公寓,有效解决了引进人才住房困难问题。

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市财政每年安排25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人才工作。每两年评选一名天水市科技功臣,重奖20万元。近三年慰问专家1000多人次,组织专家体检925人次,外出考察疗养187人次。加大人才工作宣传力度,在市级新闻媒体开设“人才专栏”、“人才风采”等专栏,宣传人才工作动态和人才先进事迹,营造了重视人才、关心人才、支持人才的浓厚氛围。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7/0308/465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