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历史钩沉 王耀:陇上尊孔学儒三贤人史记(天之水网)

王耀:陇上尊孔学儒三贤人史记(天之水网)

RZTS84V49GO0)4M01FYHYVK


陇上尊孔学儒三贤人史记

王  耀

陇上秦州古称成纪、邽、上邽、天水。上古时代在这个地域里生活着邽戎、冀戎、锦诸绲戎、翟䝠戎等民族。大约在西周晚期,东周中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5年间)即奴隶社会已过渡到了封建社会、春秋时代。那时在我国中原地带,已出现了12个国家,即鲁、齐、卫、晋、燕、宋、曹、蔡、陈、楚、吴、越国。东鲁国(山东)曲阜一带诞生了一个伟大人物,名叫孔丘,字仲尼,人称孔夫子。他创立了儒学文化思想体系,周游列国,教化民众。后来竟成为我国第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学文化创始人。他诞生在周灵王二十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即公元前551年。在孔子诞生前后的年代里,正是中国西部秦人发祥时期,周孝王封秦非子於秦亭,号称赢秦。在这个时期内西部秦陇一带,有由余、锦诸戎、邽戎、冀戎、䝠戎、翟䝠戎等诸戎八国,统统归服于秦,是秦襄公奠基建立了先秦国,秦国一统天下时期。生活在秦陇地域里的邽、冀戎民族中有秦子南、壤子徒、石子明三位学子,闻知鲁国孔子正在讲学授徒,相约奔赴山东曲阜,投奔于孔子门下为徒,拜孔子为师受教。

据民国时期,天水国立五中教师王继尧编辑的《天水县乡土教材资料》(注:此“教材资料”是于民国33年8月5日,经甘肃省教育厅以字第5761号文件,正式批准下发执行的中小学“授课教材”)。在该教材中说:“中国文化,学者公认发源而於黄河流域。渭河为黄河之主要支流,自西而东,横贯天水全境。在三阳川与陇水汇合,形成一个三角地带。卦台山为伏羲画卦处,龙马洞为龙马负图出河处,史迹地文均可成为文化发源的证明。早在秦襄公时代向东拓展,统一了中国,已产生了家族私有制度,人民生活由渔猎进化到游牧时代。这个时期,秦陇一带成了秦、戎斗争的中心,周封非子於秦亭邑,其意在于防戎。而秦地邽冀戎族中诞出了壤驷赤(子徒)、秦祖(子南)、石作蜀(子明)等三学子,相约赴山东曲阜,投奔于孔子门下,学成回籍,传授孔子的学术思想,开创了中国正统思想文化的先河!”(附注:作者王继尧,字鲁果,1921年2月生,河北满成人。1938-1939年,在天水国立五中任教。在校期间,经李长河(五中教师)、高传纪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天水地下党组织,1939年离开学校,去西安奔赴延安入鲁艺学习,后在延安军政学院任教。抗战时期一直在延安工作。解放战争时期调东北工作,解放后在中华全国总工会工作,任宣传部部长职务。)

明《巩昌府志》“人物”卷记载:“秦祖  字子南,成纪人,孔子弟子。唐封少梁伯,宋封鄄城侯,明称先贤,从祀孔子庙庭;壤驷赤 字子徒,成纪人,孔子弟子。笃信守道,为曾子之亚。唐封北徽伯,宋封上邽侯,明称先贤,从祀孔子庙庭;石作蜀  字子明,成纪人,孔子弟子。从删述,受诗书,多所启予。唐封石邑伯,宋封成纪侯,明称先贤,从祀孔子庙庭,为冀县人。”

清代陈允秦赞曰:“宣尼日月,无得而逾,粤有哲士,尚无学徒。登封偶圣,至德崇儒。以地进爵,斯文乃殊”清道光年间伏羌教谕吴可读(字柳堂,甘肃皋兰人)说:“孔子七十二徒,陇得三人。”

《甘谷县志·人物》卷记载:“石作蜀(前519-479)字子明,冀人。自幼好学,闻孔子聚徒讲学,跋涉万里,就学孔门,从删述,受诗书,终为孔子弟子中‘受业身通六艺者为七十二贤人之一。学成返乡,宣扬儒家学说,敦教化,移风俗,自此,文教大兴,人文蔚起,风范遗泽,后世景仰。唐封郈邑伯,宋封成纪侯,明去封号,称先贤,从祀孔庙。城西十里铺有石作子祠及石作子墓。”

民国编印的《天水三字经》句:“壤驷赤,秦子南、石作蜀、周贤三”。三子者皆是周时秦人,孔子弟子。

元末礼部侍郎、明初秦州儒学教授乔宗亮作赞诗三首:“一、壤子徒赞:式是壤候,昭乎圣徒。执经请益,载道若无。诗书规矩,问学楷模。得时而驾,领袖诸儒。二、秦子南赞:秦有子南,赞赞述作。守道之渊,成德之博。范若铸金,契犹发药。历世明祀,少梁宠爵。三、石子明赞:在昔石邑,能知所尊。懋修有德,克述无言。鼓箧槐市,扬名里门。此道久视,彼美长存。”

清代赞颂三贤的匾联词语:秦州文庙秦子南祠联:“圣绩恡西行,眺百二河山,不得春风时雨至;儒宗傅北学,数三千弟子,谁携关月陇云来。”秦州文庙壤驷赤祠联:“任人问倒海翻江,逐宇宙新潮,正学莫忘宣正统;愿我辈模山范水,趁春秋佳日,大家来拜上邽侯。”甘谷县西十里铺《石夫子墓》联:“梓里访遗踪,看空庭草碧,荒冢花彀,何处是唐封宋赞;杏坛亲教泽,听渭水莺啼,陇山鸟语,此中有化雨春风。”

省城兰州石子明祠联:“是成纪数千年灵秀所钟,能停尼山拜日月;倘孔子二三子渊源不绝,庶几中国有乾坤。”

建国后改革开放初期,天水学人王子源、董小明、张春昌、成国祥、杨育峰等先生,先后在省、市报刊上发表了《秦州儒门三贤》、《秦州陇上“三贤”》和《杏林先贤石作蜀》文章。甘谷县还举办了纪念孔子弟子石作蜀的文化活动和修复了《石夫子墓》。天水学者杨育峰编辑了一本《羲皇古城历代诗人传记》图书(系1995年8月《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该书在“诗歌部分”中,刊载了元代礼部侍郎、秦州儒学教授乔宗亮所作的赞“三子”诗,并对“三子”生平事迹,作出了最为公允最为客观的评价,是迄今为止,对“三子”生平事迹写的最为完备的评述。现摘抄于后:“壤驷赤,孔子弟子,名赤,字子徒,秦人。唐赠北征伯,宋时封上邽侯。诗赞壤子通晓经诗。注重修养,应时而动,是孔子弟子中的姣姣者,为诸儒学子之人文领袖;秦祖字子南,孔子弟子,秦人,唐赠少梁伯,宋时封为鄄城侯。诗赞秦子南为遵守道德的典范;石作蜀,字子明,孔子弟子,唐赠石邑伯,宋封成纪侯。诗赞石子明勤勉谨慎,形箔如铸金器,美名远近闻名。”(注:作者杨育峄  生于1955年4月,甘肃通渭县人,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热爱生活,酷爱文学,以行为本,以文载道。现为中国文艺家协会会员,国家林业局《生态文化》杂志主编,出版著作有《羲皇古城历代诗文选注》、《风物流韵》、《羲皇颂》(合著)、《羲皇开元录》、长篇小说《羲皇》等共计300多万字。)

春秋时期陇上尊孔学儒 “三贤”人,是我国西部秦陇地区里走出去的娇娇学子,他们从西部荒漠高源,跋涉万里,到达山东阜曲投奔孔子门下,拜孔子为师,从删述,受诗书,终为受教成仁,身通六艺科技的七十二贤人之一。他们回籍后宣扬孔子儒家学说,传播春秋周礼文化,敦教化、移风俗,使秦陇一带文教大兴,人文蔚起。风范遗泽,后世敬仰。在 “三贤”人的影响下,陇上儒学文化教育事业,日趋发展,势不可挡。受“三贤”精英楷模精神的影响,一代又一代的陇原儿女,奋发向上,报效祖国,振兴家国。如今岁月流逝,斯人远去,业绩犹存,精神常在。仍然坚韧不拔,继续传承着“三贤”学术思想和文化精神,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美好,繁荣昌盛,不懈努力,奋勇前进。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7/0308/465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