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特推 深圳原常委领衔撰万言书提出深圳11项改革建议
深圳原常委领衔撰万言书提出深圳11项改革建议
深圳市委原常委张思平。南都记者赵炎雄摄(资料图片)
南都讯 近日,一份深圳改革建议的“万言书”送达到深圳市委、市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手中,在深圳政界引发热议。这份“万言书”痛陈深圳改革徘徊停滞,提出了11项改革建议。
“万言书”全称《对深圳改革开放重大战略问题的建议》,署名作者为“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领衔推动者,是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深圳市委原常委张思平。
昨日,张思平在接受南都专访时表示,作为一家社会智库,希望这份建议书能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提供改革决策参考,同时也希望吸引社会各界人士思考、支持和促进深圳的改革创新。
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7月,是推动改革创新的社会智库。深圳市委原常委、被誉为改革闯将的张思平担任研究院理事长。深圳两任老市委书记李灏、厉有为是研究院高级顾问,厉以宁、李培林、郑新立、樊纲等著名学者是研究院的学术委员会成员。
该院副院长唐惠建介绍,“万言书”实际上由该研究院设立的“改革30人论坛”集体完成,由理事长张思平领衔推动。据悉,“改革30人论坛”成员中,三分之一是党政机关的领导,三分之一是高校专家,还有三分之一是对改革创新做过贡献的社会知名人士。召集人为深圳市政府原副秘书长、市体改办原主任南岭。
张思平称,今年5月初开始酝酿筹划建议,由各成员提供建议,最终汇总成稿。“万言书”总体思路主要是三个方面:拓宽改革的领域,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突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新突破;谋划改革策略,在中央顶层设计与深圳探索创新之间,在改革突破与先行立法之间求得平衡,为深圳的改革突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法治环境。这份建议已送达深圳市委市政府新一届领导班子所有成员手中,张思平表示,相信这份建议能为深圳市委、市政府改革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
省社科院教授丁力看到了这份“万言书”后建议,借助此次“万言书”,以及深圳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的成立,深圳应当发起关于改革的大讨论,再把当年提出的“深圳改革立了什么,未来三十年要干什么”的“特区之问”,继续讨论下去。
对话
深圳市委原常委、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理事长张思平:
深圳要领先全国 必须全方位改革
南都:这个“万言书”有没有借鉴这次深圳市党代会报告?
张思平:这个意见我们已经准备了很久。
这个建议充分体现了研究院的特色。第一是建设性。我们不是一味批评,而是客观分析现在改革面临的情况,并不否定上届市委、市政府对改革的重视,及以前取得的成绩。第二是独立性。第三是社会性。我们的改革30人论坛,凝聚了社会各方资源。
南都:今年以来关于深圳的话题很热,多是对深圳高度肯定,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张思平:我们有些干部也感觉,深圳已经很好了,还要改革吗?这几年国内经济遇到很多困难,但深圳凭借其产业结构、市场机制、企业创新,保持了可持续发展。但另一方面,改革确实会遇到很多困难和矛盾。公务员队伍也是特殊的利益群体,对他们有利的,他们就是推动改革的主要力量,当改到他们自身的利益时,比如削权力、减审批,往往自觉不自觉地阻碍或反对改革。我体会太深刻了。我分管了12年改革,哪些改革有阻力,哪些改革没阻力,阻力在哪,都非常清楚。
南都:解决自我改革困局有何办法?
张思平:第一,需要顶层设计,从上层推动。第二,要动员社会,共同推进。改革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要适当运用外部力量,调动群众的创造性,形成改革的共识和合力。
比如审批项目下放,政府部门自己决定哪些可以放,哪些不可以放。对于涉及核心利益的项目,就千方百计阻拦放开。所以应该把外面的人也纳进来,包括人大的声音。我们从1996年就开始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什么要搞好几轮?除了一些技术原因,跟阻力太多也有关系。
南都:深圳在新形势之下还没找到适合自己的改革道路?
张思平:十八大后中央确实对改革有顶层设计,同时也鼓励创新。深圳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寻找自己的改革策略。如果深圳没有创造力,那就不可能引领全国。深圳要领先全国,就要全方位改革。当然深圳现在也有一些自选动作,但我感觉还上升不到重大的体制机制创新。我们认为深圳要发挥地方的创造性,讲究改革的策略,除了完成中央的规定动作,还要有一些重大的自选动作,推出一些能影响全局、在全国可以复制的改革。
摘录
11项改革建议
1.向国家申报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试验特区,为深圳全面深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领域的改革创造良好的大环境。
2.以修改政府规章制度为内容,以“三份清单”为载体,削权力、转职能,实现自我革命,加快推进政府治理转型。
3.重新审视深港关系,共同将深港打造成为中国资本、产品、技术走向世界的全球最大的金融服务中心、贸易服务中心、物流供应链中心和高科技产业中心。
4.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户籍人口比重,使深圳成为更加公平合理、和谐稳定的幸福深圳。
5.打造深圳版“淡马锡”模式,使国资国企改革从管企业向管资本成功跨越。
6.整合政府掌握的庞大资源,办一批改善民生、调控经济、改善环境的大事。
7.启动人民团体去行政化改革,拓宽党和人民联系的纽带。
8.全面推进政事分开,取消各类事业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实现事业单位治理结构的社会化、现代化。
9.成立市政府公用事业管理委员会和深圳市公用事业监督委员会,加大公用事业监管体系的改革,提高公用事业的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政策决策民主化、科学化。
10.成立大数据局,创新互联网+政府的治理模式。
11.高度重视并强化“两个扇面”面向全球的战略判断,使深圳成为联结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的枢纽型国际化大都市。
只吃老本 深圳可能沦为“平庸城市”
与中央对深圳改革创新的要求相比,深圳的改革总体上处于徘徊停滞状态,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没有突破,缺少对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在全国范围内可复制、可推广的重大改革创新,与中央的要求和全市人民的期待还有很大差距。
(一)满足现状,敢闯敢试的深圳精神和责任感、使命感逐步淡化、减弱甚至消失。
(二)不敢担当、求稳怕乱、怕冒风险,缺乏攻坚克难、敢想敢干、敢于碰硬的作风和精神。
(三)不适应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环境,在一定程度上迷失了改革的方向。
新的改革格局下,深圳在一定程度上迷失了改革的方向,尚未找到一条既符合中央顶层设计要求,又能继续探索引领全国改革;既能够敢破敢闯,又不违背法律法规的新的改革方向、策略、方式和方法。从某种程度上讲,深圳不适应变化了的改革大环境,少了主动的谋划和思考,多了被动的照搬照抄;少了积极推进改革创新,多了消极落实上级部署;少了从实际出发,敢闯敢试,多了从文件出发,上传下达,失去了深圳改革应有的使命和担当。如果跟不上全国深化改革的新步伐,只吃过去几十年改革发展的老本,在实现中国“四个全面”目标过程中,深圳最终将可能沦为“平庸的城市”。
———摘自“万言书”《对深圳改革开放重大战略问题的建议》
统筹/采写:南都记者郭启明 庄树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5/0610/413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