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首页特推 中国“红色通缉令”头号嫌犯杨秀珠纽约受审

中国“红色通缉令”头号嫌犯杨秀珠纽约受审

杨秀珠在美出庭受审 身穿黄色囚服脸部浮肿截图

杨秀珠在美出庭受审 身穿黄色囚服脸部浮肿

时长:3'39''

播放:12

来源:腾讯视频

杨秀珠在美出庭受审 身穿黄色囚服脸部浮肿关闭自动播放相关专辑 推荐视频: 收起视频

正在播放

中国“红色通缉令”头号嫌犯杨秀珠纽约受审

“红色通缉令”头号嫌犯杨秀珠的美国拘押地。

据美国媒体6月9日报道称,中国“红色通缉令”头号嫌犯、前温州市副市长杨秀珠案,当地时间9日上午在纽约曼哈顿的美国移民法庭开审。虽然该案获移民法对个人隐私的保护,但熟悉该案法官的律师说,杨秀珠获法官同情的几率较低,但程序会拖较长时间。

负责审理杨秀珠案的是美国移民法官托马斯·穆里根,代理杨秀珠案的律师是柯自明。

报道称,美国移民法庭位于纽约曼哈顿瓦里克街联邦大楼11楼。法庭的一位工作人员8日证实了杨秀珠案的开庭时间是6月9日上午9点至9点30分。当被问到次日庭审记者能否进入时,她表示,“不会公开。”

美国移民法庭负责媒体联络的卡瑟琳·马丁丽告诉记者,只有获得隐私豁免权的人才能获得有关该案的消息,而只有当事人及其律师能授予他人这一豁免权。她表示,移民法庭审理非法移民案是否允许旁听则取决于法官、当事人和律师。

柯自明律师事务所的华裔陈姓经理表示,“柯律师将不会见任何记者、谈论任何有关此案的内容,包括起诉书”。当记者问,次日开庭审理时记者是否能进入旁听时,他说,“别说记者不能进去,连我也进不去。”

在纽约从事移民律师工作17年的李进进表示,9日的审理主要对当事人的非法移民身份及其违反移民法的事实予以确认。“如果不承认,你必须证明你在美国的合法性;如承认非法性,那就要被押解出境。”他说,99%的当事人都会承认犯罪事实。

李进进说,他曾与穆里根法官打过交道,他认为穆里根法官是个具有同情心的法官,“10年前因为一个工人运动移民案与他接触过。他说‘我支持你,我父亲就是工人“,“所以,像杨秀珠这样当官的贪污犯,他很难会同情她。”

李进进说,这位2005年前后从美国军事法庭调来纽约做移民法官的穆里根,“在法律程序上非常拖拉”,也预示了这案子会拖较长时间。

【杨秀珠政治庇护申请或被拒绝】

新华社纽约6月9日电(记者李大玖 黄继汇)杨秀珠已提出政治庇护申请,纽约法律界人士认为,法官很有可能拒绝杨秀珠的请求。

纽约移民法庭当天贴出的法庭审理日程显示,杨秀珠属“加速审理的政治庇护申请案”,她本人被羁押在监狱。记者透过法庭大门玻璃,看见杨秀珠身穿橙黄色囚服,头发剪得非常短,面部略显浮肿。

纽约移民法庭新闻发言人告诉记者,此案关注度非常高,采访须得到杨秀珠本人或其律师的同意。杨秀珠的代理律师弗拉德·库兹明在法庭告诉记者,杨秀珠已提出政治庇护申请。但他以“无可奉告”回应记者所有其他问题。

纽约资深律师黄晓夫告诉记者,从法律上来说,杨秀珠还没进入美国海关,很显然是美方在“加速处理”此案。“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杨秀珠都不符合政治庇护要求,不管是什么律师接这个案子,杨秀珠都一定会被交给中国政府,只是拖延时间长短的问题。她很有可能用一再上诉来拖延时间。”

此前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发言人马丁内斯说,杨秀珠因违反美国免签证规定相关条款,已被该局羁押。杨秀珠目前在押于美国新泽西州哈德逊县惩教中心。

事实+

头号女巨贪杨秀珠的逃亡路线

2003年4月20日,当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副厅长的杨秀珠经新加坡出逃美国,开始了她12年的逃亡。据温州市纪委2004年的通报,杨秀珠已被查清的涉案金额为2.532亿元。

杨秀珠的第一站是新加坡。新华社前驻新加坡记者陈济朋说,新加坡华人多、没有语言障碍,在这里,杨秀珠可能认为自己能很好地隐匿身份,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优良“跳板”。

然而媒体报道称,杨秀珠一到新加坡即受到黑社会敲诈。她通过自己在新加坡的亲友买了前往美国的机票,抵新数日后即逃离。

媒体报道称,杨秀珠通过亲戚在纽约利用赃款购买房产,逃到美国后在纽约做起了“包租婆”。但2003年6月,当中国政府向全世界发出红色通缉令后,杨秀珠几度辗转,再次出逃,第三站选择了荷兰。据报道,杨秀珠逃到荷兰后,最后藏身于鹿特丹市一个阴暗潮湿的地下室里惶惶不可终日。被捕前,她时常一个人绝望地哭泣。当2005年5月荷兰警察对其实施拘捕后,她的情绪反而平静下来。

中纪委国际合作局日前表示,杨秀珠在荷兰请求政治避难遭到拒绝,在即将被遣返中国前夕,于2014年5月逃离了荷兰的拘禁。逃离荷兰后,杨秀珠从加拿大坐火车入境美国。中国通过双边的执法合作联络小组向美方提供了相关信息。美国于去年6月将她拘押。(腾讯新闻综合新华国际报道)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5/0610/413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