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文化非遗文化 幽默视频《古琴诊所》走红 抖搂出古琴界怪现象

幽默视频《古琴诊所》走红 抖搂出古琴界怪现象

一个名为《古琴诊所》的黑色幽默迷你剧最近比较火。这个由6位古琴爱好者制作、正片时长只有2分15秒的小视频,在腾讯视频发布首日就获得了过万的点击量,令相对小众的古琴获得更多关注。视频抖搂出的古琴界怪现象,在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也具有某种反思意义。

视频开篇,身穿白大褂的医生眉头紧锁,坐在问诊台后面,手拿蓝色病历本,脖子上挂着听诊器,身后还站着两个护士……这位医生所诊治的对象,并非身体患病的普通人,而是古琴表演者。

“节奏不稳,动作过于夸张,这都好治。可你最后弹完,为什么要把琴给推到地上去呢?”面对主治医生的问诊,一位头发蓬乱、似有大师范儿的演奏者拿出了一本琴谱,并振振有词地解释说琴谱上标有“推出”。闻此,医生无奈地摇了摇头:“古琴琴谱里的‘推出’,是用手指把琴弦向前方推出,而不是把琴推到地上啊!”演奏者哑口无言。

虽然片头写着“请勿对号入座”,但是看到这里,了解古琴的人一下子想到了在古琴演奏界并不少见的“奇葩秀”。前不久,网上流传出一段名为《大师把古琴砸了》的视频。视频中,一名古琴演奏者不仅在弹奏时用古琴演奏中根本不存在的指法猛砸琴面,还在曲终之后一把将古琴掀翻在地,扬长而去。如此“粗暴表演”,在网上引发嘘声一片,并被百度古琴吧的一位网友形容为“小丑般的闹剧”。

这一次,《古琴诊所》发布后,同样搅热了百度古琴吧。有的调侃:“黑得漂亮,有病就是得治。”有的义愤:“古琴界怎么会出这号怪人。”还有更多人呼唤下一集《古琴诊所》:“这个片子寓教于乐,就是太短了,建议下集时长应该翻番!”

“短片中描述的‘推出’弹法,真有人这么弹!如果说把琴弹得如此奇葩是一种病,那我们就想当一回医生,专门来治一治。”《古琴诊所》导演“超级唐葫芦”说。

“超级唐葫芦”是来自上海的一名古琴老师,据他介绍,拍这一系列短剧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来源于几个朋友在闲聊时对琴界乱象的感触。“近些年古琴圈里‘乱弹琴’的‘大忽悠’实在太多了。有的人连音都弹不准就敢当众表演,有的人指法不规范还要开班授徒,还有不少人动作浮夸把弹琴当成了行为艺术,实在让人气愤。”

正是出于想吐槽的目的,今年5月,“超级唐葫芦”与“诗书礼乐”等六位通过学琴认识的好朋友聚在一起,开始筹划拍摄迷你剧。“一开始也没想到要拍成医生问诊的形式。”“超级唐葫芦”说,他们本打算拍视频纠正“大忽悠”们的错误指法,但因内容太过专业,担心普通网友看不懂,“直到真正进入拍摄的前三天,我才突然想到要拍成现在这种形式,直接把古琴演奏的‘病’呈现出来,专业人士会觉得好笑,普通网友也能看明白。”

让他们没想到的是,《古琴诊所》第一季第一集在发布之后很快得到了琴家与琴友的认可。“网友们都来留言说很过瘾,古琴大师龚一老师还建议我们把片子拍得再长一点。”看到来自微博与视频网站的积极反馈,“超级唐葫芦”非常兴奋,“一开始只是我们几个弹琴的人想自娱自乐,既然大家都觉得有意义,我们一定会继续拍下去。”

目前,“超级唐葫芦”和“诗书礼乐”正在编写《古琴诊所》第二集剧本。他们将模仿网上一些奇葩琴师的夸张表演,讽刺所谓“大师”弹琴音不准、胡乱改编琴曲等问题,“我们不会为了吐槽而吐槽,是希望不弹古琴的人了解古琴的基本知识,而想学琴的朋友在入门时不要上了那些‘大忽悠’的当。”

业界观感

专业老师匮乏“大忽悠”充数

《古琴诊所》被放上网还不到3天,著名古琴家、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家珍就关注到了这部短片。在她看来,在片子反映的琴界乱象背后,更深层的是古琴界师资力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的现实问题,“上世纪80年代当我们还是学生的时候,全国大概只有200人在学古琴,现在,少说也有十万人在学琴,但是古琴界有资格教古琴的老师并没有那么多。供需不平衡,自然就有‘大忽悠’出来滥竽充数。”

“古琴传习必须以保证质量为前提,奇葩的‘行为艺术’不符合古琴中正平和的本质。”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京昆古琴艺术研究所所长楼宇烈看来,古琴所承载的文化精神更为重要,演奏者不能为了吸引人眼球而哗众取宠,“弹琴的人只有沉下心来,才能体会到古琴艺术中蕴含的文化精神。”

记者 李红艳 实习生 韩轩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责任编辑:刘姗(实习)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5/0612/40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