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教育 甘谷县郑家山学校“促学风,助成长”优秀学子报告会现场实录
甘谷县郑家山学校“促学风,助成长”优秀学子报告会现场实录
狠抓学风建设,就是寻找学习精神!
-----甘谷县金山镇郑家山学校“促学风,助成长”优秀学子报告会的第一现场
8月1日上午九点,在甘谷县金山镇郑家山学校举行了一场激动人心的活动,那就是以郑家山学校特别邀请了刚刚考入清华大学的2013届初三毕业生王军强,2010届小学毕业生,后考入甘谷五中初中部,再考入甘谷一中,此次又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李隆,他们想借此契机,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极具正能量又能鼓舞全体师生士气的以“促学风,助增长”为主题的报告会。
此次报告会九点钟正式开始,郑家山学校邀请了甘谷县政协副主席、中共甘谷县委办公室主任郑建子、甘谷县教育体育局局长董德福、甘谷一中的副校长杨岩如、金山镇人民政府镇长张刻义、金山学区校长王小海、金山镇初级中学校长王全录、金山派出所警官王海军、张家庙小学校长王效明以及其它周边各中小学校的校长,还有郑家山村附近各村的村支书,他们都代表各自的单位给郑家山学校提前送来了恭贺的横幅。
郑家山学校的综合办公楼被各种横幅装扮得特别漂亮,在主席台对面是各小学的学生,后来站着郑家山村的村民,还有来送孩子参加此次庆典的各位家长。
待所有的嘉宾在主席台上就坐完毕,所有的学生在下面坐齐后,金山学区校长王小海同志庄严的宣布,郑家山学校“促学风,助成长”活动正式开始。
大会第一项议程:优秀学子介绍
主持人由金山学区王小海校长担任,他简单的对王军强和李隆两位同学的情况做了介绍:
王军强,男,1996年10月出生于金山镇王家山村,郑家山学校2013届初三毕业生,以770分的中考成绩考入甘谷一中。2013年荣获第二十三届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竞赛(巨人杯)三等奖,2015年荣获第三十二届全国中学生物理二等奖,2015年荣获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三等奖,第二十九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全国数学联合竞赛三等奖。2016年以671分荣获天水市理科状元,考入清华大学。
李隆,男,1998年1月生于金山镇水家岔村,郑家山学校2010届小学毕业生,2013年由甘谷五中考入甘谷一中就读,曾多次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2015年荣获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二等奖,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二等奖,全国中学生生物竞赛三等奖。2016年高考中以629分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在主持人的介绍下,王军强,李隆两位同学胸前佩戴带大红花,在郑家山小学郑全顺校长,郑建荣老师的带领下,在一面面红旗的引领下,在学弟学妹锣鼓的敲打下,井然有序的步入了会场,后面拥挤着不少的前来参加这次庆典活动的学生家长,还有郑家山村的村民。
第二项:奏国歌
在主持人号召下,大家全体起立,在庄严的气氛下,奏国歌。
第三项,优秀学子做报告
第一个发言的是王军强同学,他报告的题目是《学习的力量》。
“尊敬的老师,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叫王军强,是郑家山学校2013届初三毕业生,今天,圆梦清华,重返母校,我心情非常激动,在郑家山学校,有太多的欢笑,太多的力量,每次进入这个校园,都会有一股特别的激情,我要骄傲的告诉大家,没有母校的精心栽培,就没有我的现在……
他很有激情,很坦诚,很细致的告诉了与会的所有人,自己这么多年以来对学习所持有的态度,那就是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只有更加的努力和坚持,当然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也很重要,如何科学有效的利用好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是非常关键的,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不同,他还坦言,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还总结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经验,这些方法和经验让他受益匪浅,最终成功的考上了清华大学。他希望各位师弟师妹们能积极学习,奋发图强,最终也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从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二个发言的是李隆同学。他报告的题目是《读书,贵在少年时!》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年我步入大学,重回这里,所以说心情很激动,很开心能和大家聚在这里,聊聊学习的那些事,说到学习,可能很多人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做测试,但这都是表象,因为大家一生都在学习,从我们出生,学习,吃饭,走路,说话,到现在学习知识,再到未来接触社会,并融入社会,可以说学习决定我们的生命,决定我们的未来……”
他很有思想深度的说明了学习对一个人方面的价值和作用,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永恒的话题。
第四项,应邀领导讲话
第一个发言的是甘谷县政协副主席、中共甘谷县委办公室主任郑建子同志
他说,一所优秀的学校,他有两个特点:
第一:要有自己的独立的与众不同的办学思想。譬如:
目标——全乡镇一流,全县知名。
理念——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提供家长满意的服务;营造教师创业的环境,开拓学校发展的时空。
校训——开拓进取,不断创新,追求卓越,实现辉煌
校风——严谨、团结、和谐、求实、创新。
教风——教书育人,务实求真。
学风——自信、自主、自励、自强。
第二:它有一个团结奋进的教师团队和一群以学习为己任的学生。
近年以来,郑家山学校的确有不少的进步,考入甘谷一中,甘谷二中,甘谷六中,甘谷五中等各个高级中学的学生真不少。这都从另一个方面说明该“学校的办学思想”是完全正确的!也是符合新时期办学的规律的!尤其近年以来郑家山学校在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中有了不少的实践和摸索,不管是在师德师风建设上,还是在学校的学风塑造和养成上,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希望郑家山学校能再接再厉,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衷心的祝福王军强,李隆两位同学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成功录取,希望他们能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二个发言的是甘谷县教育体育局的局长董德福同志
董德福局长首先向郑家山学校以及王军强、李隆两位同学表示祝贺,号召同学们向他们学习,圆满完成学业,考上理想中的大学,并对郑家山学校和学校教师提出工作要求。
一要全力做好创建县级示范初中的工作。
二要对今年包括中考在内的教育教学各项工作作认真分析和总结。
三要全力抓好教育教学管理,研究出台更多的措施和方法。四要广泛进行典型宣传,鼓舞斗志,激励前行。
五要不忘初心,坚定理想信念。
六要继续保持仁爱之心。
七要顺应时代,不断充电。争做甘谷县的优秀初级中学,还对参加仪式的各位同学提出三点希望:
一要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要刻苦努力,奋发图强。
二要学会感恩,要深深地知道父母的不易,作为一个农民的孩子,能考上清华大学、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这样国家一流的高等学府,是人生的一大骄傲,因此,一定要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
三要多学一些知识,技术,要有社会责任感,要用于担当,将来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多做贡献。
第三个发言的是甘谷一中副校长杨岩如同志
王军强,李隆两位同学,可以说不仅仅是郑家山学校的骄傲,更是甘谷一中的自豪。这两位同学家庭情况都比较贫困,父母都是农活,经常以务农,打工或者搞副业为生,可是这并不影响他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家里越贫困,他们却越努力,从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农村孩子不屈不挠的精神。这是很多的城市孩子没有的东西!
我认为一个学校的办学理念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学校它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而且有一种文化在强有力的支撑着,它一直蕴藏在每一个学生和老师的心中,让他们更加坚持,更加执着,更加努力。这就是一种学校的品格或者叫做精神吧!
第四个发言的是金山镇镇长张科义同志。
第五个发言的是郑家山学校初二级学生苏定康同学。
第六个发言的是郑家山学校校长王广志同志,他做了题目为《提高学习效率的四大软实力》的报告。
王广志校长简单的做了以后如何创新思维,以王军强,李隆两位同学以学习为己任,勤奋努力,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最后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被清华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所录为契机,从思想深处对郑家山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行科学的总结,通过多年以来的教学实践,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思维以及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坚定不移的执行甘谷县教体局,金山镇学区在素质教育上的有关要求,在教学上的要真抓实干,以“促学风,助成长”的为突破口,不断的打造郑家山学校的精神,不断的创新教育机制,体制,大胆的合理的使用人才,竭尽全力的激励各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的挖掘学生的各种兴趣,从而实现郑家山学校在教学上质的飞跃,他期望郑家山学校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同时,也希望郑家山学校能助推当今社会各方面的持续有效发展,从人才培养的较多为金山镇,乃至甘谷县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王广志校长代表郑家山学校给王军强,李隆赠送了学习用品,并对郑家山学校今年考入甘谷一中,甘谷二中,甘谷六中,甘谷五中等2016届初三毕业生发放了学习用品。
王军强、李隆两位同学的父母给郑家山学校赠送了:“桃李芬芳,辛勤培育”和“培育英才,教育有方”的锦旗各一面,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欢迎和一致好评。
第五项,金山学区校长王小海宣告大会结束。
踏破璀璨的历史长空,瞭望星辉里斑驳的流光闪烁,千年的风霜,冻结了多少英雄传说,那古今横贯的天地长线,串联着生命最初的力量,带给人惊奇,带给人追忆,那历史的浩繁画卷,是永不老去的心灵天宇。站在郑家山堡上,我鸟瞰美丽的郑家山村,绿树成荫,高楼一座座,那格外引人注目的郑家山学校,红旗在高高的飘扬。回望郑家山村,这里人杰地灵,这里草长莺飞,这里民风纯朴,这里山青水秀,这里伴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彰显生机勃勃的景象,勤劳朴实的郑家山人民在幸福的生活,这里更是充满了文化的底蕴,千年郑家山,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建设祖国的人才,让人一提起了不由得肃然起敬,不由得倍感亲切,温馨。
俗话说“没有昨天的辛勤耕耘,就没有今天的累累硕果;没有今天的兢兢业业,也不会有明天的灿烂辉煌”。今天的成绩是昨天付出的回报,今天的荣耀更是明天成功的阶梯!让我们郑家山学校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求实的作风、实现新的跨越,让以王军强,李隆同学为榜样,刻苦学习,不断进取,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永不停息。
责任编辑:紫萱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6/0807/340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