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民俗民俗 走近白马藏(组图)

走近白马藏(组图)

8.jpg

▲ 迎宾的歌舞跳起来

走  近  白  马  藏

□天水日报记者  阎小鹏  年葆东

在陇南文县白马河畔,生活着一个古老的白马部族,他们是古代氐人的后裔,又称“白马藏”,其“池哥昼”是至今还遗存在白马人生活中的一种古老的、具有原始风貌的群体祭祀舞蹈,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历史上,氐族在陇南市先后建立“仇池国”、“武都国”、“阴平国”等地方政权,前后延续了380多年,形成了独特的白马人民俗文化。

 

1.jpg

  ▲ 白马女子

白马人的服饰独具特色,头戴圆顶宽沿的“沙嘎帽”,上插白鸡翎。帽子是这个民族独有的标志。顶上插着一根白色大公鸡的毛,意味着还没有出嫁;插两根意味已婚;三根意味已经育有儿女。

 

7.jpg

  ▲ 狂欢火圈舞

白马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歌舞是其生活的内容之一和精神追求,不管在田间劳作还是在檐下歇息,不管逢年过节还是平常生活,歌舞相随,自得其乐。

 

2.jpg

 ▲ 激情“池哥昼”

据介绍,白马人的舞蹈种类很多,家里来了客人,妇女身穿百褶裙,双手举杯翩翩起舞高唱敬酒歌,表达白马人对嘉宾贵客的深情厚谊。白马人最爱跳的是火圈舞,但最热闹、最隆重的舞蹈却是逢年过节搞祭祀活动时跳的舞蹈,当地白马人称之为“池哥昼”,又叫做“鬼面子”或“跳曹盖”。跳舞时男人反穿皮袄或五彩花袍,足登长筒毡靴,身后系一根长长的牛尾巴,肩挂一串铜铃,头戴青面獠牙的各种动物或凶神恶煞的木雕彩绘面具激情而舞。

 

6.jpg

  ▲ 火塘乡情

白马人生活的地方大都是高寒林区,气候阴冷潮湿,因而养成了人人喝酒、家家酿酒的传统习惯。但他们经常喝的不是高度数的白酒,而是在自己家里用青稞、高梁、大麦、燕麦等五谷杂粮酿造的类似黄酒的低度酒。一般人家一年都要酿两三大缸酒,逢年过节,招待客人,常喝不断。白马人相聚,总是一边跳舞唱歌,一边举碗豪饮。每逢此时,老一辈的白马人还会唱起祖辈们留传下来的酒歌,述说本民族的坎坷历史。

 

5.jpg

▲ 巧手阿婆


3.jpg

“池哥昼”里的“秦州客”

在白马舞蹈中,有一个角色——“秦州追不”,“秦州追不”翻译成汉语即为“秦州客”,是寨科桥池哥昼傩舞中增加的一个角色。据传“秦州客”本是寨科桥人,由于打仗流落秦州。在秦州呆了几十年后,非常想念亲人。回到家乡时,正是正月十六。村里正在表演“池哥昼”。这时,一般不允许外人去。“秦州客”说自己是寨子里大户田老爷族里人,在外多年,回来拜个年,但因路途遥远,所以今天才到。为了验证真假,白马人便让他表演“池哥昼”。他熟练地跳了一遍,大家才相信。在第二天“池哥昼”队伍里便多出了一位戴着胡子、脸抹锅墨、身穿破衣服、脚穿草鞋、手拄拐棍、背一个烂背篼的“秦州客”。

不知在现在的天水,是否还有因岁月的稀释而忘却来路与归途,再也无法回到白马村寨的“秦州客”呢?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6/0302/2813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