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民俗 外地人眼中的天水秦州小曲(天之水网专稿)
外地人眼中的天水秦州小曲(天之水网专稿)
陇东南,有一座城,自古以来,有水从天上而来,围绕城池而滋润大地。是历史文化的沉淀,是古丝绸路上的驿站,是绿色林海里的一片秋叶,是一条,三条小河交汇的风水宝地。天水,天之水而香甜可口。秦州,具有民间的味道,不仅有好吃的花牛苹果、樱桃,还有凉粉、瓜瓜。每到节假日,秦州小曲在各地农村普遍传唱,小灵灵的天水人,白哗哗的大姑娘们,尤其在瓜果飘香农家院落,随时都可以哼起小曲:西北的人儿呐,黄土的的坡,深厚的文化实在的多,敲起鼓来打起锣,咱们大家都来耍社火,唱唱秦州的小曲儿,扭起家乡的社火。男妇老少齐参与,原生态的社火唱了百年多,天做帐篷,地做戏台耍社火,麦积山的佛像她听过歌。南郭寺的槐树做鼓锤,伏羲庙的三星拍手说不错。社火传遍了秦州的角角落落,世世代代相传的是心中的歌……
《花亭相会》,搬上戏剧舞台。无论用南秦腔,还是北秦腔演唱,都有采花调,纲调的农村马烟歌的味道。小曲融进秦腔戏剧中柔情似水,慷慨激昂的韵味溶为一体。
天水是西秦之地,又是秦声的发源地。约有1700年间都称秦州。冠名“秦州小曲”是秦声、秦地、秦源的母体而居。秦州小曲又名秦州曲子戏,俗称乡土社戏。是陇东南乡土社戏里的活化石。秦州小曲,乡土气息浓郁,曲调悠扬,音色在欢快中流露出凄婉、热烈中折射出苍凉清苦的韵味。 由此,南秦腔、北秦腔都由泰州小曲演变而来。 秦剧是把“地滩秧歌”、“喊背弓”的秦州小曲改变演示形式以后,搬上了戏剧舞台,在唱腔上作了更大一些改进和提高而已。戏剧人物仍然是男扮女装,没有脱离开“秦州小曲”传统扮妆。在唱腔调上,秦腔戏仍然离不开“秦声”的韵味。表演形式上的曲目:《十里亭》、《十杯酒》、《洛阳桥》、《小桃红》、《凤阁岭》、《太子游四门》民歌类:《十对花》、《绣荷包》、《放风筝》、《姐怀胎》、《十道黑》、《戏秋千》。戏剧类:《香山寺还愿》、《下四川》、《花亭相会》、《麦人观》、《周文送女》、《张连卖布》、《冯英说小》等百余首民间曲子。
乡土味浓,民族风情和浓郁,乡音合悦。卓人月说:“小曲为明代一绝,可与唐诗、宋词、元曲媲美。”冯梦龙说:“山歌系民间性情之响,逐不得列於诗坛,但它情真意切”。“小曲”来源于山歌与民歌、性情之调,因“小曲”始终保持着野性趣味,方土风情。不与大戏舞台争名夺利,千百年一直活跃在农村山野田园之中,自由浪漫地生存着,即兴抒情,意切情真,爱唱就唱,随意性很大。它是以山野为台,以痴心达情为趣,有唱有和,村夫民妇,老人小孩都可以唱,无拘无束,自娱自乐,唱性情爱恋歌,寓教于乐,教子相夫,礼仪孝道,男婚女嫁等一切社会现象和传统文化,都可以在生活中传唱。
民歌、山歌、小曲是一母同胞,亦可以兄弟姐妹相称。它们的历史地位和文学价值是同等的,促进和弘扬民歌、山歌、小曲这些山乡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有着同等的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赵安生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6/0229/2801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