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北京 北京庙会摊位大减淡化商业氛围 主卖非遗老字号
北京庙会摊位大减淡化商业氛围 主卖非遗老字号
▲老字号“聚庆斋” 在厂甸庙会现场卖“缸炉”点心
▲“90后”男孩的摊位前 各式各样的景泰蓝工艺品颇受欢迎
昨天是大年初二,北京青年报记者在各大庙会采访中发现,今年庙会摊位数量普遍减少,地坛庙会参展单位减半,不仅淡化商业氛围,还对公益类展位进行了定向邀请,不仅有毛绣、皮影、燕京八绝、东来顺等非遗、精品、老字号商户参与,更邀请了蔚县剪纸、天津益德成鼻烟、津门贡掸等京津冀特色的手工艺人入驻;而厂甸庙会主办方也对摊商采取了史上最严格的筛选措施,摊位数量从去年的170个左右压缩至80多个,除了风车、兔儿爷、面人等传统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几近绝迹的老字号产品今年也首次亮相。
“90后”男孩摆摊卖景泰蓝
[现场1]
昨天,在地坛庙会的传统手工艺区,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一个出售各种景泰蓝工艺品的摊位。与别的摊位不同的是,摊位上方挂着一个“大学生创业,感谢大家支持”的牌子。北青报记者了解得知,该摊位的老板是一名“90后”——23岁的北京男孩康雨叶。原来,在东城区商委和相关创业园的支持下,作为创业青年的小康在地坛庙会获得了一个免费摊位。别看年纪轻轻,小康从大学二年级就开始创业,并成立了自己的商贸公司,做起了小老板。小康说,自己大学时学习的专业就是珠宝鉴定,因此创立的公司做的也与之有关。“老北京的景泰蓝工艺品很受欢迎,我们就跟北京的老珐琅厂合作,也是特别希望把北京的传统工艺传承和发扬下去。”
北青报记者看到,各式各样的景泰蓝工艺品也颇受游客欢迎,挑选、问价的人络绎不绝。“那些琉璃原来都是天津产的,现在好多都不做了,这些景泰蓝卖20块钱其实价格已经很低,它的手工价值、附加价值要比这高得多。”在小康的摊位,最便宜的琉璃戒指只要5元一颗,其他大大小小的工艺品定价也在几十元到百元不等,价格比较亲民。 文/本报记者 彭小菲
北京特色点心“缸炉”亮相
[现场2]
您听说过“缸炉”吗?这是早年间北京满人饽饽铺的一种点心,起源于京师著名的饽饽铺聚庆斋,已有上百年历史。然而,缸炉在北京市场上已经消失了30多年,很多年轻人都没有听说过。今年厂甸庙会,主办方特意把北京老字号“聚庆斋”请到庙会现场,刚一出场就受到老北京市民的热捧。
据主办方介绍,厂甸庙会是首批唯一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老北京文化庙会。今年,主办方在“深度挖掘老北京年味儿”方面下足了功夫。对于北京代表性的老字号和特色项目,厂甸庙会采取定向邀请的措施,一些在北京已经近乎绝迹的老字号产品首次亮相庙会。
聚庆斋第十八代传人马换荣,在现场展示了著名的“九尊缸炉”。九块儿“饽饽”连在一起,摸起来硬邦邦的,但是入口即化,非常柔软。
马换荣介绍说,1808年,聚庆斋最开始做这种点心时,是用火炉烧缸烘烤而成的,因此起名叫“缸炉”。把面团堆在一起,等杂面团发酵了,加入碎果仁、红糖、碱,入炉烤制,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后来还传进了宫廷,于是,原本平凡的缸炉摇身一变,成了宫里嫔妃坐月子时候的必备点心。
消息传出后,平民百姓也开始效仿,去探望坐月子的产妇时,老母鸡、鸡蛋、红糖、小米、缸炉,都是必不可少的礼物。清代的《道咸朝野杂记》、《北京地方志》,以及近代梁实秋的散文《满汉细点》里,都能找到关于缸炉的描述。
已经消失了30多年的传统点心此番亮相厂甸,自然是北京老百姓的口福。马换荣说,自己是“聚庆斋”第十七代传人索凤义先生的传人,并在原有制作工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加入麦冬、党参等中药,更有利于人体健康。“要想让缸炉的味道正宗,最重要的是用料。全部用‘老面肥根儿’自然发酵而成,仅发酵就要两到三天时间。”文/本报记者 王斌
孙悟空手拿“厂甸三宝”亮相陶然亭
[现场3]
北青报记者发现,今年厂甸庙会的吉祥物是一只呆萌的孙悟空,拿着金箍棒和“厂甸三宝”——糖葫芦、空竹、风车,亮相陶然亭公园。这也是厂甸庙会首次推出玩偶形式的吉祥物。据主办方介绍,建国初期,厂甸庙会最为著名的三件宝是糖葫芦、空竹和风车。
年过六旬的李先生可谓十足的老北京人了。据他回忆,过去逛厂甸,人们最渴望的就是举着一串大糖葫芦回家,厂甸庙会的糖葫芦是用荆条穿成的,大一些的足有一米多长。由于荆条比较软,串儿又长,糖葫芦就变成弯的了。“那时候,只要手里举着这么长的一串儿糖葫芦,别人就知道你去厂甸了。”
风车和空竹也是厂甸庙会的两大特色。过去,厂甸庙会各式各样的风车特别多,竹子风车、纸风车,还有用檀木雕刻的艺术风车。这些风车全是手工制作的,大一些的风车直径可以达到10余米。风车旋转起来,还带着哨声,一下子就能烘托出过年的喜庆气氛。
空竹对于厂甸庙会来说,也是格外特殊的。大部分喜欢抖空竹的老北京人,每逢过年都会习惯性地到厂甸来,“抖抖绝活儿”。
据厂甸庙会主办方介绍,今年恰逢猴年,让孙悟空拿着“厂甸三宝”最合适不过了。“孙悟空拔下毫毛,什么都能变。变出三件宝物来,节日的气氛一下子就有了。”
文/本报记者 王斌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汪震龙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6/0210/2691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