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首页传真 农民工一家两代人打拼35年 终圆武汉买房梦

农民工一家两代人打拼35年 终圆武汉买房梦

农民工一家两代人打拼35年 终圆武汉买房梦

湖北日报讯 图为:鲍国华一家在小区楼下眺望新家,满脸喜悦(从左到右为鲍国华夫妇、鲍家衡与女友)。(记者 倪娜 摄)

记者 杨麟 胡蔓 通讯员 张芬 吴忌

武汉市汉阳区四新南路上,一套总价近80万元的96平方米商品房,承载着鲍国华一家的梦想。

6日中午,鲍国华一家特意邀上记者,一起去看他们的新居。

进了屋,摩挲着雪白的墙壁,惬意写在鲍国华的脸上:“房子虽不大,但毕竟在武汉有窝了。”

今年51岁的鲍国华是孝感市孝南区西河镇人,16岁就外出打工,凭借着聪明勤劳,练就一手木工好手艺,现在中建三局武汉塔子湖城中村改造项目工地上担任木工组长,儿子鲍家衡在工地上任现场管理员。

望着窗外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回头环顾自家的新房,鲍国华的眼神里透露着满足:“我在武汉打拼35年,两代人的努力,终于圆了买房梦。”

35年的“木工生涯”,鲍国华不仅一步步积累起财富,也见证着技术的进步。“我在工地上主要负责做浇灌混凝土的模具,刚从业时,模具全部用实木打造,不仅浪费自然资源,而且木质模具很沉,影响工作效率。随着技术革新,木质的模具变成了九夹板、铝板,不仅规避了实木易变形的缺点,同时大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现在一天忙下来,再也不腰酸背痛了,收入也节节升高!一个月有6000多元呢!”鲍国华自豪地说。

10年前,哥哥的一句玩笑话,深深触动了鲍国华心底的酸楚:“你在武汉打工多年,亲手建起了一座座高楼,可在这个城市里却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武汉买房。

为了早日实现买房梦,鲍国华带动一家人外出务工。2011年,鲍家衡从武汉市建设学校毕业后,在同一工地从事现场管理,每月收入近5000元;妻子则在工地负责清场,每月收入也有近3000元。不但一家人能团聚,还有1万多元的家庭收入。

2014年,他们又将买房提上日程。去年10月,鲍国华拿出打工多年积攒的23万元付了首付,每月2700元的月供则由儿子鲍家衡偿还。

鲍国华说:“现在国家政策越来越好了,我们也可以在城里买房,成了城市人。”

24岁的鲍家衡身上早已不见农民工的影子,微信、微博等运用娴熟,相比父辈,他更渴望成为一名真正的城里人。

如今,鲍家衡已在这座城市收获了爱情,女友刘玉玲在一家劳务公司工作。鲍家衡说:“买房让我的生活更有奔头,感觉与这座城市更亲近。新的一年,我打算考个建造师证,努力提升自己,更好地融入城市。”

鲍国华说,自己年纪大了,多亏工地机械化程度高,还能再干些年。现在,老家那边也盖起了小楼房,城际铁路的开通把“孝感家”和“武汉家”拉近了,“退休后,我就在两头换着住,享清福!”

(湖北日报)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6/0210/2690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