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北京 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公布:PM2.5浓度五年内降15%
北京十三五规划建议公布:PM2.5浓度五年内降15%
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公布
近日,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5年11月25日中国共产党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通过)》(以下简称建议)。根据建议,今后五年,本市要在以下方面取得新成果: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
【关键词】 “十三五”主要目标
01 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成效。推动区域性物流基地、专业市场调整退出。全市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左右,“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02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基础上,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03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就业更加稳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一步提高。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
04 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
05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削减,PM2.5年均浓度比2015年下降15%左右。
06 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市治理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 疏解非首都功能
推动形成“多点一城”疏解格局
建议指出,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是落实城市战略定位、治理“大城市病”的基础。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综合施策、久久为功,更好地坚持和强化首都核心功能,不断提升“四个服务”水平:
1、全面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任务,其中包括:
●统筹利用疏解腾退出来的空间,主要用于优化提升首都核心功能、改善居民生活条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加公共服务设施。
●建立与承接地对接机制,积极推进曹妃甸区、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张承生态功能区、滨海新区等4个战略合作功能区建设,推动形成“多点一城”疏解格局。基本完成中心城棚户区改造。
2、集中力量在通州建设市行政副中心,其中包括:
●抓紧行政办公区建设,确保到2017年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迁入取得实质性进展,带动其他行政事业单位及公共服务功能转移。
●坚持把基础设施、水生态廊道和大尺度生态空间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加快配置教育、医疗、文化、公园绿地等公共服务设施,健全互联互通的交通体系。
3、严格控制人口规模,其中包括:
●实施居住证制度,稳妥推进在京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落户工作。建立住宅出租规范化管理制度,推动老城直管公房管理体制改革。
●完善促进人口转移机制,研究户随人走的迁出政策和鼓励户籍外迁政策。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统筹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
4、加快治理交通拥堵,其中包括:
●在完善治理交通拥堵总体方案基础上,分阶段、分年度推出重大治理举措。
●实施更有力度的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适时出台拥堵收费政策及其他管理措施,切实降低机动车使用强度和中心城区交通流量。
●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推动首都外环线、北京新机场等重大交通工程建设,协同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
【关键词】 创新
充分发挥中关村辐射带动作用
建议提出,未来五年,本市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其中包括:
●充分发挥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支撑和辐射带动作用,面向全球整合创新资源和创新链条,加强中关村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优化区域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打造中关村创新创业、知识产权保护、科技金融等科技服务品牌,加快融入国际创新网络。
●坚持把中关村核心区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改造提升区域功能,强化高端创新资源配置,提升国际化发展水平。
●完善“一区多园”统筹发展机制,探索园区新型管理运营模式。
【关键词】 “高精尖”
“北京制造”向“北京创造”转型
根据建议,未来五年,本市将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其中包括:
●突出高端化、服务化、集聚化、融合化、低碳化,大力发展服务经济、知识经济、绿色经济,提升总部经济服务水平。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巩固扩大金融、科技、信息、商务服务优势,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发展壮大会展经济。
●实施提高生活性服务业品质行动,推动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支持老字号企业发展壮大。
●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转换制造业发展领域、空间与动能,聚焦创新前沿、关键核心、集成服务、设计创意以及名优民生等高精尖产品,实现“在北京制造”到“由北京创造”的转型。
【关键词】 环境污染治理
确保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
根据建议,未来五年,本市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采取的措施包括:
●执行第六阶段机动车排放标准,全面淘汰老旧车辆,提高新能源车使用比重。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手段,对各类污染源实施综合治理,减少空气重污染天数,确保PM2.5年均浓度持续下降。
●加强污水收集处理管网设施建设,完善水环境区域补偿制度,2017年底前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河道黑臭水体。
【关键词】 教育
探索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
建议提出,未来五年,本市要提高教育发展质量,其中包括:
●深化考试招生制度和教育教学改革,引导素质教育落实,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
●探索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终身学习通道。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深入实施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推动部分具备条件的市属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
【关键词】 弘扬历史文化
制定北东西“三带”保护利用规划
根据建议,在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方面,本市将采取的措施包括:
●实施历史文化名城整体保护,推进文物院落的腾退搬迁,加大文物保护单位、胡同四合院保护修缮力度,保护好古都风貌这张中华文明的“金名片”。
●深化对北京各类优秀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利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办博物馆、纪念馆。
●制定实施北部长城文化带、东部运河文化带、西部西山文化带保护利用规划,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 养老
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
建议提出,未来五年本市将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其中包括: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社会保障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增加养老服务供给,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推动公办养老机构向服务特殊困难老年人倾斜,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和项目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非营利性组织、企业和个人参与居家养老服务,探索形成专业化运营的社会养老服务新模式。
●积极促进养老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
【关键词】 公共服务供给
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
建议提出,未来五年,本市要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其中包括:
●创新供给方式,政府不再直接承办通过购买服务能够提供的公共服务,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扩大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提供公共服务。
●深入推进社会事业管办分离改革。
●积极推进京津冀基本公共服务对接。
【关键词】 深化改革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其中包括:
●持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资运营模式,建立和完善合理投资回报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扩大投资。
●稳步推进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抓好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促进集体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以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为方向,推动建立排污者付费、第三方治理的治污新机制,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其中包括: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效能。
●严格绩效管理,强化行政问责,突出责任落实,确保权责一致。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公开审批流程,强化内部流程控制,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其中包括:
●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优化市属国有资本重点投资方向和领域,坚持做强做优做大市属国有企业。
●以管资本为主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依法应由企业自主经营决策的事项归位于企业。
●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用,探索国有资本形态转换机制,提高国有资本证券化水平,推动国有资本合理流动优化配置。
●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央企、民企、外资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市属国有企业改制重组和合资经营。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其中包括:
●建立公平竞争保障制度,破除行业垄断,促进有序竞争。
●深化市场配置要素改革,促进人才、资金、科研成果等在城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有序流动。
●落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政策措施,继续清理和规范涉企收费,完善公平竞争、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
●弘扬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
●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绿色产品的政府采购政策。
■加强国际交往中心建设,其中包括:
●强化国际交往功能,全面提升服务国际交往的软硬件水平,吸引国际组织总部落户北京,增强在京举办重要外事外交、体育赛事服务保障能力,建设国际城市。
●服务高端国际交流平台,培育重大国际会议和国际影响力强的文化、科技、体育等活动品牌,积极吸引国内外会展落户。
●建设国际性智库集聚地。
●优化国际化服务环境,加快推进服务标准、规则、法规与国际接轨。
■构建全方位开放格局,其中包括:
●统筹贸易与投资,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进、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建立与亚投行、丝路基金等平台的对接机制,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关键通道建设,加强科技和人文交流,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扎实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市场准入机制和监管模式改革,推动配套支撑体系建设,构建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服务业扩大开放基本框架。
●着力营造优良的国际服务环境,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
●提高“走出去”综合服务能力,支持企业跨国并购、股权投资,培育本土国际品牌企业和跨国集团。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5/1208/2334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