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钩沉 解放前张家川的信用合作社与农民协会
解放前张家川的信用合作社与农民协会
实物见证解放前张家川的信用合作社与农民协会
查阅我县有关史料表明,张家川县解放前没有信用合作社与农民协会的存在,有幸的是我在整理资料时确发现了有关我县信用社与农会的实物资料,为研究它们的存在提供了有力的史证。现分述与后,供研究者参考。
一,张家川县发现的解放前信用合作社社员证
最近,我在整理旧藏时发现了一张信用合作社入社许可通知书和一张社员证,为清水县桥子沟信用合作社所签发,属目前发现的早期信用社社员证实物之一。
1、许可入社通知书:纸质,规格15×15cm,持证人马成福,签发时间民国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九日,无限责任清水县桥子沟信用合作社启,理事会主席肖荣华(签字),私印一枚,官印大方章两枚,长6.5cm,宽4.8cm,九叠篆文“无限责任清水县桥子沟信用合作社图记”,同时,规定交纳入会股金国币2元。并希望要当一个好的社员,必须做到以下十点:“一、了解合作社是什么。发挥自助互助精神。二、宁可不当社员,勿当糊涂社员,更勿当恶劣社员。三、多存公益心,剔除自私心。四、待人接物,推诚相与,绝无虚伪欺诈行为。五、遵守章则,服从多数。六、努力储金。有钱不浪费,无钱不滥借。七、对于职员,既要信任,尤应监督,既应监督,更应体恤。八、负起应负责任。勿以旁观地位自居。九、明了社员地位。慎重选举。十、爱护合作社,如同爱护自己。保守合作社的信用,如同保守自己的信用”。
2、社员证:第十一号,纸质,规格:10×13cm,持证人:马成福,签发时间为民国二十七年六月二十九日,信用合作社的成立时间亦注明为同日,理事会主席肖荣华(签章),公私章各一枚,印文与许可证入社通知书相同,唯官印规格大小不同:6.8×4.8cm,正面楷书竖式大写:“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有无相通,患难相助”十六个字,说明了合作社的宗旨。
据新版《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志》载:“一九四九年前,张家川地区无信用社,”实际上张家川地区早在民国二十七年(1938)就有了信用合作社。据有关资料反映,我国的第一个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河北省香河县第一信用合作社。首先兴办合作社是从河北地区开始的,逐渐发展到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及江苏、浙江等省市,甘肃张家川地区(包括清水在内)的合作事业兴起于四十年代,民国晚期县政府设有合作指导室,一九四三年开始在全县倡导设立生产、消费、信用、运输、供销合作;一九四四年五月成立了县合作社联合社,有资金60万元,社员股金10万元,在县城开设了供销门市部,为乡村发放信用贷款。至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全县共有合作社61个。其中单位合作社共60个,计有专营合作社4个,保合作社37个,乡镇合作社19个,联合社中有县联社1个。清水县桥子沟信用合作社属保信用合作社。
二,张家川县发现的解放前农会会员证
最近,我在整理旧藏时,发现了一张解放前农民协会会员证,为清水县王家乡农会所签发,此张实物属首次发现。
王家乡,解放前为清水县的一个小村镇,今属张家川县张川镇所辖(渠子乡一带)桥子沟,村民以务农为业。此张会员证与一些契约能在村民中保存至今实属不易,全长28cm,宽13.5cm,纸质单面手写体木刻印刷,墨线打格,分成四大格,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竖式印刷:“清水县王家乡农会会员证,王字第一O七一(签写)号 马成福(毛笔签写)业经依法加入本会为会员此证 理事长李裕春印(盖章) 中华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十二月x日”在年月日之后加盖“清水县王家乡农会图记”篆书长方章,全章长6.3cm,宽4cm。从第三格开始印刷“会员须知”十二条,要求每个会员必须做到:
1、奉行政府法令 2、拥护抗战国策期
3、服从 委座领导 4、实行三民主义
5、格遵本会章程 6、听从本会命令
7、改善农民生活 8、图谋农业发达
9、增进农业生产 10、发展农村经济
11、遵守国民公约 12、实践新生活
同时发现几张民国三十二(1943年)年至一九五一年的契约、税票、记载,马成福,住清水县王家乡第一保桥子沟,时任乡长为马国瑞,保长马正刚,副保长马金塔,先后任甲长的有窦焕章、李国光;农会理事长为李裕春,信用合作社理事会主席为肖荣华等,从这些实物资料综合研究来看,该会当时的规模很大,证书已签发到1071号,给我们或多或少展现了一些王家乡当时的社会情况。王家乡农会的真正历史背景,由于史料所限,加之清水,张家川文史资料未记载,我们无法去考证,但窃以为与国共第二次合作有直接和间接联系。据有关资料反映: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我党公开组织和领导工农运动创造了有利条件。从国共第一次合作起,到一九二六年六月,全国已有十二个省建立了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近一百万人。到一九二七年六月止,全国加入农民协会的农民达九百一十五万余人。其中以湖南、湖北等省农会组织发展最快,陕西、江西、河南、福建等省也有很大发展。在甘肃省农会也有较大发展,一九二六—一九二七年间,中共甘肃特别支部在兰州一带组建区县级农会十多处。天水地区出现最早的农会是一九二七年王承舜受天水同乡会委派所创办的。他利用校长的有利条件,以学校为阵地,宣传北伐和开展农运,建立农会的必要性,号召青年回乡办农会,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广大青年怀着彻底打碎旧世界的决心,纷纷回到家乡,办起了农会,向广大农民宣传革命道理,讲解地主豪绅对他们的欺压和盘剥,号召农民行动起来,推翻封建统治,天水城乡出现了轰轰烈烈地农民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
一九三五年,红军入甘,各级苏维埃政府相继成立,驻扎各村镇的红军战士积极开展宣传,组建农民协会。在漳县先后组建了盐井、三岔、四族、新寺、大草滩农会。同时,在武山县成立了苏维埃政府,并先后成立鸳鸯镇、山丹镇区政府、区农会、各村还成立了村农会。九月二十四日,红六军在两当县城召开群众大会,成立了两当县苏维埃政府,县农会,并分设西关、香泉、刘坪、田坝子、显龙乡农会,杨店、张家等乡也相继成立了乡农会。红军长征播下的火种,在甘肃大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中共平东工委派遣沈遐熙同志到清水张家川一带开展党的秘密地下工作,至一九四八年年底全县建立地下党支部二十七个,发展党员二百三十多人。此张农会会员证的发现有力地证明张家川地下党不但大力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同时也发动农民,建立农会,发展会员取得了一定成绩。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5/1204/228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