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务企业 用情打开黑人兄弟的“心锁”
用情打开黑人兄弟的“心锁”
用情打开黑人兄弟的“心锁”
---中交四航局纳米比亚项目企业文化札记
本网特约撰稿人常魁星 通讯员 张春林 龚 剑
“木雕,好好看,不贵”,在纳米比亚鲸湾市街头,几个黑人商贩用着生硬的中文向中国人推销当地特制的木雕。中国人停下脚步,细细欣赏,一番讨价后将几个小木雕买下,彼此相视而笑。
这是在中交四航局纳米比亚项目工地经常可以看见的一幕。与进场之初当地媒体大肆宣扬“中国威胁论”相比,项目部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的公关计划和基础管理工作细则,用塑造企业文化来搭建两国沟通的桥梁,逐步打开了黑人兄弟的“心锁”。
“不再是入侵者”
“中国人的消费方式我很喜欢,他们的到来给我带来了财富,但是普通百姓就不一定了”,当地超市营业经理Joseph调侃说,“很多当地超市的生产力有限,而因为中国人的消费一度导致供货不足。”
司机anton则打开他的Facebook:“invader(入侵者)of Namibia。”社交媒体一度排满了中国人夸张的购买行为,当地社会抵触情绪沸腾了。媒体们顺势夸大中国人的“入侵”,甚至把中国工人描述为“流放犯”, 项目部在当地的经营和生产工作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鉴于此,项目部咨询了当地的公关公司,制定了严谨的宣传计划——召开媒体开放日。2015年3月27日,项目部邀请了《太阳报》、《独立人报》、《新时代》等20多家纸质和电视媒体到项目部参观报道,让他们面对面地了解工程建设的规模、工艺工法、需求人员等信息。来访媒体看到了中国企业对建设标准的严格要求、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及对工人大胆使用的态度,使他们信服了。而后,各大媒体实事求是的报道,在舆论导向上为项目部的生产经营创造了条件。
现在,当地司机开着车和普通中国工人走上街头,穿着相同的工作服,如果不是彼此的肤色差异,真有哥俩齐出游的错觉。项目部在舆论战场打了漂亮的一仗。
“黑人兄弟笑了”
“谢谢公司的培训,不仅我熟悉了中国的设备,而且这种培训使我的收入大大增加。家里的几个孩子天天吃牛肉了。”卡车司机Only和Jacobu异口同声地说。
项目部为达到培训当地劳工707人次,用工工时22.9万个的目标,细化培训和用工计划,要求每个部门班组要在规定时期内实现劳工的技能培训,对于培训的工种和内容都要有严格的培训资料和信息记录。经过一年多的精心经营,项目部在册劳工数量已经达到了385个,用工工时超过了15万,培训人员接近200人次。项目所有的自卸车、装载机、门机操作手都是当地劳工,部分桩机、船舶亦可交给当地工人独立操作。
如今,在纳米比亚集装箱扩建码头施工现场,一辆辆“陕汽”卡车和油罐车来回穿梭运输,预制场的门机往返运转,更有海上的交通艇不停地来来去去。而仔细一看,这清一色的中国设备上面,操作的都是“正宗”的黑人兄弟。
“当地劳工的人力资源培训和开发,不仅给当地人创造了极大的就业机会,推动当地社会的发展,而且大大降低了项目部的管理成本”,中交四航局纳米比亚项目经理袁明介绍说。
“中国哥们儿是兄弟”
“我知道,只有CHEC才会这样对待工人,其他的纳米比亚企业是不会提供食物给我们的。也不会给那么多的工人举办party.中国人是我brother(兄弟)。”预制场工人Malasa侃侃而谈,而他是最早进入项目部的当地劳工,从营区建设开始到工地破土动工,他见证了项目部在纳国的一步步发展。
刚开始,很多中国工人称当地劳工为“黑工”、“黑人”、甚至“黑鬼”,言语行为上充满了歧视。项目部明文禁止这种行为,并组织了一系列活动来促进双方的沟通:3月21日是纳米比亚国家独立日,还是纳国总统交接的日子,当地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项目部理解当地人民对于国家独立,人民当家做主的喜悦心情,藉此盛况,项目部融入当地文化当中,更希望提供一个平台以促进双方工人的交流——为公司劳工举行了独立日庆祝活动,邀请全体员工到营区参加庆祝活动。项目部员工和当地劳工一起进行篮球、足球比赛、趣味游戏及烧烤活动,在交流中促进了双方的友好感情。
项目部还在生活上对当地劳工进行细微地关心:为加班工人准备午餐和晚餐,而且应他们的要求,在适当保持标准的前提下,与当地餐饮公司合作,为他们提供适合当地人口味的工作餐。看到每天可以吃上适合自己胃口的食物,他们举起胳膊,欢呼雀跃,宛如胜利的小孩般兴奋。纳米比亚鲸湾港在加紧施工,中、纳工人共建鲸湾港,两国员工成朋友,情深手足似兄弟,在当地传为佳话。
责任编辑:李-军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5/1121/213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