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钩沉 张瑛春:纪念梁希先生诞辰140周年
张瑛春:纪念梁希先生诞辰140周年
却愿所来径 苍苍横翠微
——纪念梁希先生诞辰140周年
图文:张瑛春
(梁希先生)
“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1】这是梁希先生作为林业人的神圣使命,也是他为中国林业事业奉献一生的真实写照。
梁希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林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新中国第一任林垦部部长,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发起人之一,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首任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副主席,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新中国林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梁希先生1883年12月28日出生于浙江省吴兴县双林镇,1958年12月10日因病逝世于北京,享年75岁。先生数十年如一日,胸怀绿色梦想、坚守报国初心,将毕生精力和心血倾注于我国林业建设和发展事业,为中国林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卓越贡献彪炳史册,爱国情怀和感人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林业人不断前进!
今年是先生诞辰140周年,每当翻阅精心保存的梁希先生的资料,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的爱国情怀、科学精神和高尚品格,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里,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林业工作者,我缅怀先生爱国情怀和丰功伟绩,弘扬和传承其科学精神,表达对先生的敬仰之意!
1978年9月,我从北京林业学院毕业分配到甘肃小陇山,一直工作到退休。与梁希先生虽未谋面,但深受其恩,受益匪浅。刚上班,就听单位老同志经常讲梁希先生骑毛驴考察小陇山的感人故事,后来调机关工作,编撰《小陇山林业志》,奔波于档案馆、图书馆及相关单位查找资料,光复印的报纸就达20多万字,收集了好多的相关资料。2014年8月24日,湖州市广播电视台拍摄历史记录片《梁希小陇山考察记》,通过交流,走访座谈,还原了考察小陇山的过程,对梁希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虽未面见先生,但他的科学精神、高尚品格、爱国情怀,深深刻印在自己的脑海中。他仿佛一颗参天大树,始终站立在渭河、黄河岸边。先生离开我们已56年了,但他对中国林业建设做出的历史性贡献,与青山同在,与日月同辉。
深入考察 情系小陇山
“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2】这是梁希先生的著名诗句,也是对中国林业的美好愿景,先生无时无刻不在思索林业与国家民族的深层关系。20世纪20年代,梁希就认识到了森林对于国计民生的战略意义,大声疾呼,身体力行。 1949 年 9 月 21 日,梁希作为自然科学家首席代表参加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同年 10 月 19 日,周恩来宣布政府机构及领导名单,提名梁希为林垦部部长。梁希递上一张便条:“年近七十,才力不堪胜任,仍以回南京教书为宜。”周恩来回复了一张便条,鼓励他“当仁不让。” [3] 梁希读后,心情激动 ,再递一张便条“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4】 从此,新中国的林业事业便与梁希的名字连在了一起。
1950年7月,林垦部接西北农林部公函,主要内容为准备开发小陇山森林,以备铺设天宝铁路作枕木之用;8月准备架设铁索道。再接公函,轻便铁路不能久等,急需木材,拟开发小陇山。
1950年9月初,已是67岁高龄的林垦部部长梁希不顾年老体弱,亲自带队前往小陇山北部割漆沟、辛家山一带勘查。从宝鸡去小陇山必先到胡店,这一段铁路的运营尚未完全恢复正常,先生及随行人员乘座一列货车加挂的一节战时用的救护车厢。由于铁路方面疏忽,忘挂车厢,一夜竟在原地未动。梁希坐在麻袋上,用一支铅笔在纸片上草就一首颇为风趣的诗:“登车车不发,局促似鸡栖。一觉鸡鸣后,依然在宝鸡。”火车走走停停,好不容易到达胡店。从胡店到小陇山只有一条小道,先生便乘一辆老牛车进入。有人劝先生:“梁部长,不然就到此为止吧,再往前走,恐怕您身体吃不消。” 先生说:“从北京到这儿,我们跑了这么远的路,就是要亲眼看看小陇山的真实面目,怎么能刚看到点影子就打道回府呢?”先生深入小陇山北部割漆沟、辛家山一带勘查,直接决定了小陇山的命运!
考察队早出晚归,钻密林,涉溪水,整整三天,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小陇山林地面积15万公顷,林相非常差,能做枕木的针叶树寥寥无几,实际可利用的木材蓄积量仅为54万立方米。由于山势险峻,极倾斜的山坡上树木很难更新。“这54万立方米的木材蓄积量,就是存银行的老本,穷也不能用老本啊。” 【5】梁希亲自动手写出《西北林区考察报告》:一是向西北农林部提供关于处理意见,停止建设轻便铁路,制止秦岭林场包工伐木,把秦岭林场在小陇山的业务扩充到护林与造林,把小陇山划归秦岭林场管理。二是向西北财委会和农林部提供处理意见,组织西北统一的木材调配机构,以相当的代价,收买民间占有的天然林,作为国家投资,由林业机关管理经费,对失去林地的人,给以耕地,发动民众、军队,包括少数民族,保护森林,建造森林,把山上滥耕的农民组织起来,为林场服务,防止滥垦。 西北方面提出调东北木材进关,恐怕运费太高,先生同东北取得联系,那里的木材运输的成本,要比铺设窄轨铁路,再伐木的成本低得多。如果小陇山的林子伐光了,将来恢复的成本更高。这一决策与其说为西北人民保存了一片绿色,倒不如说为中华民族的血脉—黄河保住了一股清流!
梁希一行离开小陇山的时候,林场场长魏辛请先生题词。先生挥毫写下:“却愿所来径,苍苍横翠微”。【6】他在小陇考察时还写下《天宝路货车中》《胡店》《秦岭林场晓起》《牛车上作》等10首诗作,在《东岔村》中写道:“松风柳露木桥头,下有清泉石上流。说是九溪十八涧,教人低头忆杭州。”【7】在《骑驴上割漆沟》中写道“高山流水路悠悠,红栎青松割漆沟。添个白头驴被客,许叫人画更风流。” 【8】 1950年至1955年,他先后6次赴西北、东北及浙江等地林区进行实地考察,其中花时间最多、下工夫最大的是对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和小陇山林业建设的考察。在所写的文章和报告中多次提到甘肃小陇山、渭河、黄河治理,对甘肃小陇山及西部林业建设提出了重要指导意见,表达了梁希先生对小陇山的眷恋和热爱,表达了对中国林业关心和黄河安澜的关注!也表达对新中国林业的绿色梦想。梁希先生永远激励着一代代小陇山人接续奋斗,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科学经营 建设小陇山
小陇山林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我国秦岭山脉的西段,林区行政区域分属甘肃省天水、陇南、定西三市八县(区)的部分行政区域。林区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是长江、黄河上中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地,也是全球同纬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林区总面积83万hm2,活立木总蓄积量3451.3万m3,森林覆盖率63.6%。 是兼有我国南北特点的典型天然次生林区和全国最大的国有林场群。
1962年,经国家计委批准,建立了小陇山林业实验局。几代小陇山林业人不忘初心,用实际行动传承和赓续梁希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小陇山生态建设品牌”在西北大地熠走出了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互促共进的国有林场高质量发展之路。
1963年小陇山林业实验局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全面系统的开展小陇山次生林综合培育技术研究,先后编制各类生产技术标准、规程、管理办法50多项。对我国北方次生林区提供了样板,20世纪80年代以来,小陇山积极开展部省联营用材林基地建设,开展优良树种及速生丰产技术等方面的实验研究,为陇东南及周边地区推广日本
落叶松6.8万km2。为后备资源培育提供了科技支撑,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2000年, 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重点实施区建立了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小陇山科技合作实验基地,中国林科院王军辉研究院团队先后突破了强化育苗、杂交育种等技术,形成了引、育、繁、推一体化的遗传改良和栽培技术体系。惠刚盈团队突破了结构化森林经营技术,为小陇山培育了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极大地提升了林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为小陇山林业可持续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日报》《中国绿色时报》等媒体以“打出中国牌创出中国路”为题,对森林经营技术进行了系列报道,展示了小陇山森林经营成果。
60 多年来,小陇山始终坚持试验研究与示范推广、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的原则,持续开展林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和技术示范,依托甘肃小陇山沙坝国家落叶松和云杉良种基地、国家云杉种质资源库、甘肃小陇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定位观测研究站、甘肃省次生林培育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平台,与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兰州交通大学、天水师范学院等科研院校开展长期合作,先后开展林业科学研究、推广示范课题300余项,通过地市级以上鉴定260项,其中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获地厅级以上科技进步奖73项,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核心支撑。近年,小陇山创建了甘肃省次生林培育重点实验室和次生林培育国家长期科研基地,全面启动实施《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完善了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森林生态文化体验所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小陇山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示范点”和“国家森林可持续经营管理试验示范点”建设单位。全国首批履行《联合国森林文书》示范单位,先后获得“全国营造林先进单位”、“全国林
业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先进集体”、甘肃省“级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梁希先生考察过的东岔林场已成为国有林场的排头兵和“样板”,林地总面积已达到2.84万公顷,林木总蓄积231.9万立方米,桃花沟已成为森林公园景点,可同时容纳180余人就餐;割漆沟毛栗子、猕猴桃等林副产品,经济效益持续提升,林区职工生活大为改善,林区职工都采上了生态暖、喝上了干净水、吃上了新鲜菜、穿上了新工衣。如今的小陇山,森林面积,蓄积和森林覆被率同步增长,生态林业,民生林业,绿色经济全面发展,职工文化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小陇山已成为甘肃及丝绸之路的重要生态屏障,西部地区的绿色明珠。
梁希精神 赓续小陇山
梁希担任林业部部长历时9年,1958年9月,梁希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对森林发出了最后的讴歌,也对中国的绿化前景做了迷人的憧憬。文中写道:“绿化这个名词太美丽了。山青了,水也会绿;水绿了,百水汇流的黄海也有可能逐渐地变成碧海。这样,青山绿水在祖国国土上织成一幅翡翠色的图案。” 同年12月10日,梁希与世长辞,留下了一个绿色的梦。
梁希精神,集中体现了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爱国精神;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淡泊名利、潜心研究的奉献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育人精神;
今年是梁希先生诞辰140周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部署,强调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对林业工作高质量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我们纪念梁希,就是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学习和缅怀梁希先生的伟大人格,传承和弘扬梁希先生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为推动林业和草原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们要学习梁希先生乐于奉献,勇于担当、敢作敢为,善作善成的高尚品格,深入林区干事业,扎根基层搞研究,把实验田建在青山绿水间,把论文写在林草大地上,努力推进科技创新, 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努力谱写美丽小陇山建设新篇章,一步步将先生 “却愿所来径,苍苍横翠”的愿景变为现实。
“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小陇山的山是有灵性的山,小陇山的水是灵动的水,小陇山的树是有灵魂的树,而小陇山的人也是有灵气的人了。我坚信小陇山必将牢记先生夙愿,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提振精神、踔厉奋发、毅勇前行,围绕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以林业、草原、国家公园“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为主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科学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构建以国家森林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高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发展生态富民产业,为构筑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和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甘肃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张瑛春 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保护中心原科教处长 正高级工程师)
【1】(《中国林业》2卷3期,1951年 )
【2】(《梁希文选》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年,228页)
【3】 (《中国林业产业》2018年 69页)
【4】 (《中国林业产业》2018年 69页)
【5】 (《梁希文选》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年,228页)
【6】(《梁希文选》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年,229页)
【7】(《梁希文选》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年,300页)
【8】(《梁希文选》中国林业出版社2017年,300页)
责任编辑:紫萱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24/0104/1839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