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首页热点 日本“排污入海”后中国渔民直播间遭网暴,别误伤自己人

日本“排污入海”后中国渔民直播间遭网暴,别误伤自己人

“你现在是在害人”“朋友们为了安全不要去买这些东西了”……日前,在浙江象山一位渔民的直播间里,数名网友连续在屏幕上打出诸如此类的评论。据媒体报道,日本启动核污染水排海后,多个中国渔民直播间出现大量不友好评论,有主播当场情绪崩溃。

日本启动核污水排放,引发了广大网友对海洋污染的巨大担心,恐慌情绪的堆积下,很多人都不敢吃海鲜了,但将枪口对准中国渔民,发出不友好的评论,这样的心态让人不解:不吃不买就行,为何还要恶语相向,迁怒甚至网暴同胞?

沿海地区那些靠海而生的渔民,是日本核污水排海事件的重大受害者,他们没有做错什么,却遭受了无妄之灾,面临不小的经济损失。在他们需要同情和帮助的关键时刻,其他人更应该保持理性,而不是恶语相向,误伤自己人。

面对核污水排海的既成事实,要围观者淡定到当作什么都没有发生,当然不现实,国内海鲜行业被波及,其实在意料之中。

一方面,核污水排海,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具体包括海鲜还能不能吃,海产品会不会被污染,现在还没有权威定论,有待长期观察监测。

另一方面,海洋毕竟是一个开放流动的生态系统,核污水流到中国近海海域,只是时间问题。所以,消费者有食品安全焦虑,不敢吃海产品,完全可以理解。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看,网络上的恐慌情绪,明显产生了扩大化的后果。在一些人那里,抵制日本海鲜,变成了抵制包括国产海鲜在内的一切海产品,对渔民的同情,被恶意恶评取代,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可能会让广大渔民和养殖、捕捞等行业遭遇次生灾害。

那些恶评的网友,为什么无法和身为渔民的同胞共情?

对海洋污染的恐慌情绪是其一,他们无法代入渔民的立场。更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直接的利益牵涉,因为海鲜本就不是他们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抵制海鲜基本没什么损失。

然而,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是重要的海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海鲜相关产业,养殖、捕捞加工等,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它关系到无数渔民的饭碗。

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海洋捕捞产值2488.91亿元,从事海洋捕捞的渔民超过100万人。如果算上上下游的从业者,牵涉面还要更广。海洋、海产品是他们的生计来源,重要性就如土地之于农民一样,如果抵制海产品变成普遍现实,那千千万万渔民将遭到灭顶之灾。

并不是鼓励人们这时候消费海鲜,反向下单支持渔民同胞,而是呼吁:

第一, 不必一刀切地恐慌到抵制一切海产品;

第二,对次生灾害冲击下的广大渔民,要保持基本的善意,不要将他们当成污染源,当成祸水,让渔业无以为继,让渔民断了生计。

资料图

正如一些模型所分析的,核污水流入近海海域,虽然是时间问题,但按照洋流的顺序,它的影响要在一段时间后才呈现。至少目前来看,无需对海产品的安全性太过担忧。

再者,哪怕一段时间后,核污水流入近海海域,它对海产品的影响多大,有待观察,并且对海产品的严格检测,也会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一道大闸。

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以后,食品中放射性物质监测工作,就已纳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畴。当然,要缓解消费者的担心,避免渔业受到重创,官方层面更应该加强对沿海地区海产品的持续监测,保证流向餐桌的海产品,相关指标都是正常的。

总之,要保障食品安全,也要保障渔民生计,给渔业留一条生路。

媒体报道提到,有沿海地区的渔民,已经做好了转型的准备,“计划放弃过去在海里的七百多万硬件投入”,这无疑是巨大的损失。

其实有资本转型,这样的渔民已经算幸运的了,很多普通的渔民,就和庄稼地里世代耕作的普通农民一样,长期靠海而生,除了出海打渔、养殖,几乎没有其他技能,一旦行业遭到灭顶之灾,他们将失去生计的来源。

少吃海鲜,甚至不吃海鲜,这完全是个人自由,但没必要恐慌过度,把整个渔业和渔民群体也纳入抵制的清单,更没必要因为恐慌,拿渔民泄愤。那些渔民也是我们的同胞,不能断了他们的生路。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23/0828/18112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