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首页综合 近百亿灾后重建款竟成唐僧肉,“花钱必问效”何以踏空?

近百亿灾后重建款竟成唐僧肉,“花钱必问效”何以踏空?

近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前进区要建一座方舱医院的消息,在互联网上引发了公众的普遍质疑。该建设项目一期批前公示板上的信息显示,项目的建设单位为佳木斯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另据媒体在企查查等App查阅,该项目的相关招标公告已于近期发布,招标预算金额超4200万元。

面对质疑,佳木斯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一天之内给出了三个回应,从“经费已经下来了,不建不行”,到项目申请的资金实际规划用于建设文旅、宾馆类项目,再到项目建成之后用于平时开展急救指挥调度、急救知识普及培训,背后反映的是地方对用于项目建设的财政资金在使用上的随意性。

无独有偶,7月28日,河南省审计厅在一份审计工作报告中,披露了本省存在的对特大洪涝灾害灾后重建资金使用不合规的问题,所涉金额超95亿元。其中包括:正阳等73个县242个项目建成后,存在工程质量不达标等问题,涉及计划投资额33.46亿元;信阳等9个市县24个项目未经验收即交付使用,涉及投资完成额5.63亿元;浚县等3个县3个非受灾项目违规获取重建资金3.75亿元;卫辉等2个县融资平台公司截留灾后恢复重建资金3091.28万元等等。

不少人对2021年7月河南省“7·20”特大暴雨仍然记忆犹新,河南省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也备受政府和公众关注。然而,令人扼腕的是用于灾后恢复重建的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并不乐观,综合财政部、《郑州日报》等多方信息,“7·20”特大暴雨灾害后重建资金规模为1000亿元左右(含亚投行10亿美元贷款),按此推算,其中有约9.5%的资金在使用中存在问题。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前进区要建的方舱医院项目和河南省审计厅审计报告中的前述内容,都反映了项目建设中财政资金使用在绩效管理和绩效约束上的不足。“经费已经下来了,不建不行”体现了财政资金使用中的部门本位思维和部门利益,而对项目具体建设内容的随意变更,背后则是对履行变更程序等相关财经纪律的无视;灾后重建资金使用中的各种不合规,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对项目预算执行的好坏,主要还是靠审计等事后监管,在事前、事中的财政绩效管理仍然薄弱,全周期跟踪问效和预算绩效动态评价调整机制在某些地方仍是空中楼阁。

近些年来,随着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的重要性愈发凸显,2018年中国推出了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机制。从国际经验看,许多国家都推动了这一改革,近几年中国加快推动绩效管理可以说正当其时。

然而,目前看来这项改革由于会触动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同时也涉及到预算管理思维的根本性变革,推进得并不尽如人意。2018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下称《意见》)对预算绩效管理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归纳:“绩效理念尚未牢固树立,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重投入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意识;绩效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不足,尚未覆盖所有财政资金,一些领域财政资金低效无效、闲置沉淀、损失浪费的问题较为突出,克扣挪用、截留私分、虚报冒领的问题时有发生;绩效激励约束作用不强,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的挂钩机制尚未建立”。同时,《意见》还设定了一个3年~5年的阶段性目标:力争“基本建成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着力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改变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从实际情况看,财政资金使用绩效低的问题依旧不少,“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的机制也远未建立。

究其原因,首先是预算单位实施绩效改革的主动性并未真正被调动。长期以来政府“以收定支”的财政思想根深蒂固,财政收入收多少花多少,加之公众关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的渠道不足,削弱了部门实施绩效预算的意愿。另外,中国的预算资金分配的固化格局是经过了很长时间形成的,特别是2000年以来新一轮的中国高增长带来的财政支出结构固化比较严重,改变其中牵涉的地区、部门利益格局并不容易。

但通过财政预算绩效评价来提高财政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效率,并非无可作为。近几年,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财政部已经收回了一些低效无效资金,重新予以分配;另外,对绩效评价得分较低的项目,2023年安排中央部门预算时,财政部分档压减了预算。我们期待,未来公众监督能真正参与其中,使用效率低的资金有更多会被收回,并用于提高农民的养老、医疗保障等方面。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23/0816/1800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