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幸福天水 甘肃日报|天水市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让城市会“呼吸”
甘肃日报|天水市系统化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让城市会“呼吸”
▲藉河风情线。(资料图)
四月的天水,阳光明媚、绿树婆娑,漫步在藉河风情线上,花香四溢、令人陶醉,岸边摇曳的柳树与波光粼粼的藉河水交相辉映,美不胜收。今年62岁的天水市民王刚感叹道:“藉河风情线上的透水道路真好,走上去柔软舒适,雨天里也不见积水,既好看又实用。”
把急匆匆的雨水变害为宝,让硬邦邦的城市温润柔软。2021年6月,天水市通过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三部委组织的海绵示范城市竞争性评审,获得了2021年度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示范资格。
天水市住房与城乡建设局海绵城市建设服务中心主任梁梅告诉记者,海绵城市也被称为“会呼吸的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渗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让城市路面不再积水。
“现在的安居路段有三层透水,人行道上铺着陶瓷透水砖,下雨时,雨水除了直接从路面渗入外,还能流到旁边的绿化带里,实现雨水的直接利用,而马路边上的溢流井,更是实现了初期雨水净化、地下水涵养、雨水收集利用等功能。”在天水市秦州区安居路道路海绵化改造现场,正在负责施工的水电三局工作人员刘帆向记者介绍了海绵化的威力。
在安居路开店近20年的小吃店老板董文杰感叹道,以前一下雨,人行道上总会有积水,海绵化改造后,不仅路面好看了,就是下大雨,地面也没有积水,真正实现了“小雨不湿鞋、大雨不内涝”。
梁梅告诉记者,安居路附近分布着多个小区,是秦州区一个典型的居民聚集区,也是周边小区居民出行的一条重要道路。经过海绵化改造,现在的安居路不仅会“呼吸”、能“喝水”,景观效果也得到很大提升。
“我每天晚上都会出来遛弯,以前大雨过后小区有些地方的积水能没过脚面,一两天才能退去,现在一下雨,积水都跑到绿化带里面去了。”安居小区居民刘鑫鑫对海绵化改造带来的生活改变有着切身感受。
“内涝防治、雨水收集利用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梁梅说,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我们把海绵城市理念贯穿在城市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坚持规划引领、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把海绵城市建设与城市更新、城市生态修复、城市内涝防治、韧性城市建设等有机结合,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雨污分流,是海绵化改造的重要一步,也是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核心一环。
在天水市秦州区藉河北路,管网完善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在工作人员的默契配合下,一根管径800mm的水泥涵管很快就被埋于地下,随着水泥涵管的下地,藉河北路的管网完善也进入了尾声。
梁梅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的雨水污水管道未进行分流,雨季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海绵化改造以来,对城市排水管网进行了雨污分流,原有的雨污合流管道作为改造后的雨水管道,现在正在埋的是污水管道。
梁梅和同事每天都要到施工现场看看,对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协调解决。
“管网完善不是简单地挖开路面,填上管子,这背后还存在着大量看不见的工作。”梁梅说,排水管网对于城市来说,就像人体的“静脉血管”,负责收集城市新陈代谢废物,排水管网的质量决定着城市的“健康程度”。
“只知道他们在埋水管,没想到还把雨水、污水分开排放了,瞬间感觉城市上了一个档次。”正在藉河边散步的居民刘想想一脸兴奋地说。
“改造完成后,城市的雨水、污水排放将彻底分离。污水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向污水处理厂,经过处理后再排入河道,雨水则通过市政雨水管网直接排入河道。”正在现场施工的工作人员王永来说。
“污水走污水管,雨水走雨水管,从源头上分开干干净净,真好!”看着一根根被埋入地下的污水涵管,天水市民纷纷点赞。
负责天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的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兰州分院院长、工学博士刘建林告诉记者,海绵城市建设是完全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的,都是把列入城建计划的项目按海绵化理念实施,而且今后天水所有的市政基础设施项目都会按海绵城市理念实施。
陶瓷透水砖铺装的人行道,马路边的溢流井,雨污分离的管网……“海绵城市”不仅对天水的生态发展具有深远影响,还能给天水市民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随着天水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这座城市将更加宜居,市民的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高。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白永萍)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23/0410/1751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