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城市北京 打工妹想拍微电影 用镜头记录北漂梦
打工妹想拍微电影 用镜头记录北漂梦
苦于没有资金 想拍卖个人一年的工作时间
朝阳区金盏乡的皮村,是一个不起眼的小乡村。村里的本地居民只有一千多人,而外来务工人员却有两万多。
从这里走出的打工文艺小组,去年因上了电视真人秀节目而名噪一时。昨天,打工文艺小组的组长杨诗婷说,因为缺少资金,工友们参与演出都是自掏腰包,再加上他们有一个梦想,就是拍出一部反映打工者的微电影。为了圆梦,她决定拍卖自己一年的工作时间,希望有爱心企业能够提前支付她一年的工资。
组建打工文艺小组
皮村有一个专门为工友免费开放的新工人剧场。杨诗婷在皮村创办了一个属于工友的节目——《工友秀场》。节目非常成功,每周末剧场座无虚席,工友嘉宾除了展示自己的才艺外,在访谈环节也会讲述自己的打工经历以及来北京这些年的感悟和感动。
2014年,杨诗婷和一群多才多艺的工友组建了打工文艺小组,开始创作文艺作品,并到工地、社区义演,所到之处,深受好评,但缺少资金没有音响设备的窘境始终困扰着他们。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去年5月,打工文艺小组上了一档真人秀节目。
“相信看过那期节目的观众都会记得工友王宇对妻子的深情表白,工友李国富想念家乡的老妈妈,节目组特意不远千里为国富带来了妈妈亲手蒸的馒头。当时我们在台上已经无法自抑,泪水像断了线的珠子,这份真诚打动了评委,最终我们成功圆梦,赢得了一套音响。”杨诗婷说。
想拍一部微电影
杨诗婷说,一开始大家是因为兴趣爱好聚在一起,但后来大家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因为一些工友的孩子都在老家,成了留守儿童,他们这些远在北京的打工者希望通过文艺的力量,来呼吁、感召更多的人关注这个群体。在此后很多场的演出中,工友们动听的歌声,真挚的情感,引起北漂的共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关爱留守儿童的大家庭中。
“我们还有一个梦想,就是以皮村工友为原型,拍一部最接地气的北漂微电影《致北京》。我们不想去渲染工友生活的艰辛,而是要让大家看到我们的乐观和执着。”
杨诗婷说,但是后来,由于换了工作她离开了皮村,相继又有两个成员也离开了,打工文艺小组暂时解散了。前几天,工友王宇在群里说过了年就要回老家了,一是父母年迈需要照顾,二是在北京漂了这么久想回乡去创业,杨诗婷的心突然一沉。
“虽然我们平日也是个把月见上一面,但是听说他要离开北京,心里还是说不出来的难受。今年剩下的这几个月,是我们相聚在北京最后的时光。大家都非常不舍,而且越发怀念曾经在一起演出的日子,我在群里提议:重组打工文艺小组。”杨诗婷的提议得到大家一致响应。
拍卖一年时间为工友圆梦
“很多时候,排练和演出都要占用工友的工作时间,大家虽然有困难,但是从未开口说过辛苦和难处,有时候我们演出完已经是午夜时分,饿了,就买上十几个烧饼,人手一个,一边吃一边等着最后一班地铁;已经不能再破的吉他,修了无数次……”
“为了能尽快重组打工文艺小组,我决定‘卖身’圆梦,用爱心企业提前支付的年薪来助力皮村工友圆梦。”
杨诗婷说,她拍卖一年的年薪共计15万元,其中,6万元用于20场义演,6万元用于微电影的拍摄。剩余的3万元,因为已经提前透支了一年的工资,她还要照顾年迈的妈妈,所以需要一些资金作为生活费。如果有爱心企业成功认捐,所有开销明细将定期在打工文艺小组的微博公示。
本报记者 刘琳
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5/0930/148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