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新书推荐 天水作家刘亚丽散文新作《渭水浅吟》出版(图)
天水作家刘亚丽散文新作《渭水浅吟》出版(图)
天水作家刘亚丽散文新作《渭水浅吟》出版
开拓女性写作新的艺术视域
李茏
近日,天水散文作家、文化服务志愿者、代言人刘亚丽女士新书《渭水浅吟》由团结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刘亚丽近些年的散文写作的主要成果。
天水市作家协会会员的刘亚丽,她是甘肃天水人,中共党员,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2003年考取了全国导游资格证,天水市博物馆讲解员、《东方散文》签约作家。她酷爱文学,喜欢音乐、摄影,在多家报刊杂志发表散文随笔百余篇,曾获第二属国际东方散文奖二等奖、第二届“曲江楼观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优秀奖、首届“曲江海洋极地公园杯”全球华语散文大奖赛优秀奖等。
这位活跃在天水市文坛的女作家,写作非常勤奋。也许是她曾经作导游工作的原因,她的笔触更多的关注的是家乡的名胜古迹和山山水水,而在近年来,她涉猎的题材更广泛,在全国范围的笔会中频频得奖,写作呈现一种视野开阔的状态。刘亚丽不只是在业余时间中坚持在文学道路上艰辛创作,而且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社会文化公益事业中去,承担文化活动的策划和主持工作,还担任民间社团的党务工作和协会的组织服务工作,在许多文化活动聚集场合成为文化活动的形象代言人。
《渭水浅吟》收录了作者近年来散文写作的成果。该书选收的五十三篇文章,是作者多年散文写作的丰硕成果的一个集中展示,其中既有对传统历史文化和景观宏观的叙述,也有作者自己对天水市各个风景名胜景点和以伏羲文化为代表的地域文化的独特研究,我们从中可以更多感受到她作为女性的敏锐直觉和艺术美感。在新时代如何讲好“天水故事”,作者无疑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优秀文本,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切切乡情云水谣。作家刘亚丽从西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在工作中立志学一行精一行。在景区的讲解工作中如鱼得水,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这除了她对专业的娴熟外,更有一种热爱家乡,把家乡的美丽山水和名胜古迹宣传出去的炽热情怀。弘扬传统文化,作一专多能“有心人”的她,一有空就去图书馆查资料,在深钻细研中,一下子对固定的导游词有了立体的认识。身为天水人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使她一下子对天水这座古城的历史知识丰富起来,并引导她继续走下去。
《渭水浅吟》在“名胜游历”部分,开篇就是“古城的玉兰花”,雅洁清新。全书光是伏羲庙题材的文章就有四篇:“华夏第一的伏羲庙”、“我心目中的天水市博物馆”、“伏羲庙随想”、“新年感言——致天水市博物馆接待服务部的姐妹们”;再比如“陇右古刹南郭寺”、“红桥遐想”、“大像山之行”、“花羊村里有佳木”、“南宅子的前世今生”、“南郭寺遐想”等篇目,更是娓娓道来,家乡山川的壮美尽收眼底,甜美深情的语音导入好似5D的场景,让你背负青天,如有天使的翅膀在云朵里飞行,又似在爱丽丝梦游仙境。书中这样的句子层出不穷:“节拍一转,前院给人以铿锵有力的打击乐的感觉”,“伴随旋律自然过度,中院像一声铜锣响起。高大的重檐硬山顶阁楼式砖木结构五间二层楼,以其雄姿出现在面前。”(《北宅子,一曲古老的旋律》)书中如此多的修辞妙文应接不暇。阅读“泸沽湖,一个让心驻足的地方”、“大气盘旋的财神文化”、“回望遵义”、“古老的南社村”、“陇上胜地遮阳山”、“难忘的苗寨之旅”、“梦幻之蓝”的篇目,让你感受“诗与远方”美轮美奂。作者构思美文的匠心独运给程式化的导游词赋予一种音乐的美感,反映出作者丰富的艺术修养和多元的艺术视角。黑格尔说过:“艺术的感性事物只涉及视听两个认识性的感觉。”尽管对音乐进行描述“不属于这个尘世”(汉斯立克),但作者用音乐(听觉)描述作为叙述对象的景观(视觉),无疑追求到极佳的艺术效果。
对酒当歌月照人。人生在世,有时回忆无关孤独,但你不能左右的时光篱蔓却会爬过潮湿的季节、苍凉的岁月,一颗煎熬的心就这样起起落落,沉沉浮浮;你只需静静聆听季节轮回中细碎的声响,看看窗外花开时的嫣然和叶落时的飘零,在晨钟暮鼓的更替中走近岁月细微的心声。善良的人,煮字为食;内心通透的人,将明媚绽放。《渭水浅吟》在“情深义厚”这一部分,一篇篇铅字印成的文章背后,就是一段喜怒哀乐的尘世的连续剧集:“失去父亲的日子”、“尘封的往事”、“以莲的姿态做一个温暖女子”、“我所知道的这位先生”、“我和她的故事”、“做一朵向日葵,将明媚绽放——读郝秀琴长篇小说《雪伦花》有感”、“笔耕不辍谱华章”、“相逢在初秋”、“翻山越岭来寻你”、“我和草原有个约定”、“有个姑娘叫青芝”“浓浓闺蜜情”……人们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走过的路,遇过的人,都是人们以后的回忆。读着也就记住了作者“无须缅怀昨天,不必奢望明天,只要是认真地过好每个今天,说能说的话,去做可做的事,走该走的路,见想见的人”、“唯有脚踏实地,那么我们才是能为明天的回忆增加光彩和亮色”这样充满人生哲理的句子。
书中的桑梓情怀种成诗。歌手歌唱母亲,诗人赞美家乡,《渭水浅吟》就是写给桑梓一篇篇真情的告白。书中的第三部分“桑梓情怀”中,“天水漫议”、“家乡走过40年”、“古堡奇缘”、“红色精神之旅”、“秦州人民的好儿子——《天水无尘》之观感”、“独爱秋菊”、“一次涤荡心灵的洗礼”、“我从石家河村走过”、“携一季花香,在浅夏中前行”贯穿了一条红线,即对“生我养我的故乡”和故乡的人一唱三叹的情愫。刘亚丽在书中带我们走街串巷,或是唤醒故园消失的记忆,或是听闻曾经居住过的桑梓的絮语款曲。流逝的岁月中,不只有古城的诗情画意和童年欢乐,以及工作生活和友情的温馨,也有人生辛酸的眼泪和一缕淡淡的哀伤。刘亚丽曾经说,光阴似箭,如今自己也过了不惑之年,记忆中的炊烟远离了我,早年艰苦的生活也离我而去了。但在我心中的故乡朝花夕拾,却如烟似絮般缠绵悱恻,挥之不去。我永远不会忘却古城的一切,童年的故事永远都是我记忆中的瑰宝。小时候的艰苦锤炼也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永远警示我、鞭策我、激励我,不要忘本,不要忘怀过去的峥嵘岁月,永远保持当年那种乐观、恬淡、从容、顽强的心态和品格,从而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珍惜当下幸福安宁的美好生活。
让心灵洒满阳光。在《渭水浅唱》一书中“心灵原唱”、“诗情歌意”部分,大多数是作者参加社会文化活动以及她和文化界人士的交往,和关注现实的心路历程。“心向荆楚”、“缅怀谭嗣同”、“金秋笔会的遐思”、“冬日里的书院”、“石窟壁画不了情”、“雪人求爱有感”、“文坛盛会聚天水”、“金秋盛会结硕果”、“痴迷民俗的追梦人”、“寻你,为了那《主江流韵》”、“融源人,向又一个春天奋进”等等,这些篇目读着让人异常亲切。《渭水浅吟》出版后,刘亚丽给不少其著作中提到的艺术家同道和亲友赠送了新书。我注意到,从反馈给刘亚丽的多条信息中看得出:大家在惊讶于她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还坚持创作,连连佳作!与此同时,同行还感佩于她几十年如一日的研究精神,将其视为“开拓女性写作新的艺术视域的一面旗帜”。
正如她为最近的一次文化活动中自己撰写的主持词中说道:“我会与星星一道,站在月亮旁边,将沦落的天涯紧紧拥抱,心向大海,等待春暖花开!从今天开始出发,做一个幸福的人。”“这里没有都市的喧嚣,从此可以一个人,静静的去思考”,“我要将所有的遗憾,碾压成粉末,撒向远古而来的大海重新出发,重头再来。从今天开始出发,用我的热爱,拼凑成诗情歌韵,借大海的姿态和音符,激情的吟唱,一切的一切,将化作一个美丽的神话。”笔者将她的这段话视作她自己的心声在这里加以引用,相信在未来的文学创作中,她一定会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责任编辑:紫萱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21/0916/1385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