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首页评论 “老漂族”异地养老难,还需“互通”来解

“老漂族”异地养老难,还需“互通”来解

随着人口流动性不断增大,一部分老年人为支持儿女事业、照料孙辈,“候鸟式”离家漂至陌生城市。他们在异地他乡面临着医保、文化差异、夫妻两地分居甚至语言不通等问题。尽管各地政府陆续出台优老政策,但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研发现,有的政策相互“打架”,有的政策距落实落地仍有差距。 (9月14日 新华每日电讯)

看到这则新闻,笔者不禁发声:“老漂族”异地养老 难,还需政府强化主体责任推进“互通”来破解。

根据相关部门发布的《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显示,中国老年流动人口数据较2016年近1800万(其中专门为照顾晚辈的比例高达43%)相比,呈持续增长趋势。 “老漂族”群体弥补了流入地婴幼儿照护公共服务的不足,保障了流入地人才的稳定性,他们的子女也在流入地缴纳社保,为本地的养老服务提供支持。

然而随迁老人自己却面临着语言不通、文化差异、两地分居、异地医保等一系列问题。 如许多“老漂族”无法享受异地医保,到很多药店买药也用不了医保卡。有些随迁老人因本地没医保有病怕上医院,宁可硬扛。此外,不少“老漂族”心理也处于亚健康状态,离开熟悉的朋友和群体,让他们产生深深的孤独感。

光明网记者调查的一个小区情况显示,该“小区90%的孩子都是老人带”,这样的家庭文化传统,在今天仍然很普遍。其实老人投靠子女也能很好解决“常回家看看”执行难的尴尬,既然子女很忙,很难做到工作与陪伴父母两方面周全,那不妨鼓励老人投靠子女。因此当前异地养老难的问题如若不解决,则会直接影响到“老漂族”晚年生活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老年人权益保障,可别忘了城市“老漂族”。

首要的就是推进就医结算“互通”。目前,我国已有31个省份实现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还有27个省(区、市)开展了普通门诊费用(不含门诊慢特病)跨省直接结算试运行。然而,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尚未普及至全国范围,对于随迁老人而言,医保卡购药、医药费报销仍然是当下面临的一大问题。为此,要优化国家异地就医结算系统业务协同管理模块,探索建立问题协同处理工作机制、全国费用核查机制和跨统筹地区参保信息比对核查机制。实行数据共享,扩大跨省异地就医定点医疗机构纳入国家平台的覆盖范围,为“老漂族”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异地就医结算服务。

同时要推进养老服务补贴结算“互通”。2018年,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决定建立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机制;共建“敬老卡联盟”,方便老年人共享优待和服务资源;深化“养老顾问”,构建区域养老信息咨询、信息发布及行业服务管理平台,实现养老信息互通,推进区域内老年人异地养老“前台畅通无阻、后台加速对接联通”。在特定的区域内实现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点工作,为全国层面破解异地养老难题积累了可操作、可复制的经验。

还要推进文化共享“互通”。各级地方政府应帮助“老漂族”融入迁入地。例如,北京房山区开展“结伴同行不寂寞”为主题的随迁老人社区融合项目,该项目除了组织随迁老人参加活动外,还建立了随迁老人社区档案,掌握他们的基本信息、兴趣爱好和精神需求。又如杭州西湖区文新街道阳光社区于2017年10月成立“老漂族”幸福家园工作室,为老人们提供了一个聊天平台,大家可以就怎么化解家庭矛盾、如何有效开展隔代教育等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此外,工作室还会邀请专业人士来上课,内容包括剪纸、手工制作、工艺美术、茶道、花道、古琴等。北京房山区、杭州西湖区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最后要推进“时间银行”养老“互通”。“年轻存时间、年老享服务”——年轻人或低龄老人为高龄尤其是空巢老人提供看护、陪伴、助行、助医等生活照料类服务,并存储服务的时间,在自己进入老龄后可以用之前存储的时间进行兑换,实现互助养老,爱心循环。近年来,上海、南京、杭州等城市引入“时间银行”这一社区养老概念。“时间银行”志愿服务目前正渐趋社区常态化。如何让“时间银行”也惠及“老漂族”,建议全国出台“志愿服务时间储蓄法案”,开发“爱心时间银行”信息管理系统,记录志愿者的服务时间和内容,实行“时间银行”养老全国通存通兑。

孟子曰:“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让全体老年人包括“老漂族”都拥有幸福、安康、有尊严、有意义的老年期也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只要政府、社会与家庭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只要在为异地养老人员提供均等化公共养老服务上发力,肯定能有效解决好“老漂族”这个社会问题。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21/0915/1381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