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首页旅游天水文旅 天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天水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天水市紧紧围绕实现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的目标,加快构建保基本、促公平、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与全面小康社会要求基本相适应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政策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关于做好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天水市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天水市“十三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天水市推进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方案》《天水市建立群众公共文化需求反馈机制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保障性文件,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撑。

文化设施网络逐步完善。全市建有公共图书馆8个、文化馆8个、博物馆11个、美术馆7个,实现市县两级公共文化场馆全覆盖。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13个、街道综合文化站10个、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107个。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491个,实现全市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公共文化设施市、县、乡、村四级网络基本建成,为保障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发挥了积极作用。

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文化“新地标”正在加快形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备购置配送项目成效显著,截止2020年底,共投资2628万元,陆续为1314个行政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配送锣鼓、二胡、板胡、电子琴、电钢琴等设备;投资585万元,为48个乡镇、69个村配送了公共文化一体机、中国文化网络电视互动播出终端等公共数字文化服务提档升级设备。全市103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581个深度贫困村设备配送实现全覆盖,为农村群众开展文化活动提供了设施设备保障。

供给能力日益增强。优秀文化产品创作成果丰硕,坚持“出新品、出精品”的文艺创作思路,秦腔《麦积圣歌》《大秦文公》、舞台剧《一画开天》《天一生水》等优秀精品剧目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奖项。大型室内情境体验剧《天水千古秀》实现常态化演出,成为我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品牌、新亮点。小戏小品《懒汉脱贫》《幸福柳》、曲艺《改革开放再扬帆》、歌曲《东方微笑》等一大批喜闻乐见的音乐、曲艺、舞蹈作品深受群众喜爱。重大节庆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红色文艺轻骑兵”“戏曲进乡村”等文化惠民演出积极开展,流动舞台车、流动图书车等流动文化服务开展常态化,真正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瓶颈。

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每年落实“三馆一站”免费开放资金1047万元,实现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目标,为城乡群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服务给予保障。文化馆、美术馆围绕群众文化普及与辅导,每年组织开展各类公益讲座、培训辅导、书画展览、文化下乡等活动400余场次,年培训各类人员3000余人次;图书馆年均接待读者量达107.8万人次,年外借图书57.27万册次。2016年至2017年,对71个不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进行达标升级建设,积极开展专项治理,全市1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均达到国家三级站及以上标准,服务能力、服务质量、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

重点改革取得突破。市级“三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全面完成,由社会各方代表组成的理事会参与管理公共文化服务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县级文化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有力推进,全市建成文化馆乡镇分馆123个,图书馆乡镇分馆123个,基本实现了分馆与总馆服务功能、服务项目基本一致,文化资源互联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务运行机制。 

数字文化成效初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城乡。全市共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市级支中心1个、县级支中心7个,乡镇基层服务站113个、行政村基层服务点2491个,实现了市、县、乡、村四级全覆盖。建成公共电子阅览室131个,实施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建成天水市数字图书馆1个,承担着图书馆自动化ILAS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软件运行、图书馆网站、专题数据库等的运行服务,全面支持全国各地数字图书馆间资源与服务的无障碍共建共享。

基层人才队伍不断壮大。落实了全市11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副科级文化站长编制,全市有专兼职文化专干379名,队伍建设向年轻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实施“阳光工程”文化志愿者行动计划、“三区”人才扶持计划,选派643名优秀文化者赴“三区”开展文化服务,为“三区”培养446名文化工作者,分批次、分专业对选派招募人员进行轮训,提升服务效能。完善农村实用文化人才信息库建设,全市登记在册的农村实用文化人才达293名,一大批民间艺术家、农村实用文化人才崭露头角,在全市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21/0120/11997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