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页专题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复原 明年5月4日前将开放
《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复原 明年5月4日前将开放
《新青年》杂志编辑部旧址
1917年,一本名叫《新青年》的杂志随着一名叫陈独秀的青年从上海迁至北京,编辑部就落户于此。今天正是《新青年》杂志创刊100周年,曾经的编辑部——箭杆胡同20号也终于腾退修缮完毕,再露初颜。明年5月4日前,这里将再现昔日《新青年》编辑部的旧貌,并开辟图书室,向社会公众开放。
旧房梁地砖 继续用于《新青年》
据史料记载,当时陈独秀的住所整个院落分东、西两部分,有两个街门。朝北的街门是“箭杆胡同9号”,朝南的街门是“妞妞房9号”(现为骑河楼南巷),陈独秀租住东院。东院北房及南房分别为编辑部办公室和居所,其他房屋为传达室、车夫等住处。
虽然在2001年就被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旧居在修缮腾退之前还住着6户居民22人。修缮腾退后,原来的私搭乱建不复存在,北房、南房和东面的耳房都按照旧貌修缮(见图)。北房的“《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和“陈独秀旧居”两块牌匾也正式揭幕。据介绍,院落整体占地面积约250平方米,有房屋12间。为了最大程度的修旧如旧,很多原来房屋的房梁只要能继续使用的,都得以保留,地上的砖也有50多块是原来旧居时就使用的。
箭杆20号 见证陈独秀人生最辉煌
1917年,陈独秀接受蔡元培的聘请,出任北大文科学长。陈独秀就租住在附近的箭杆胡同20号。他所创办的《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改良刍议》,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陈独秀都功不可没。
昨天,陈独秀的孙女陈红女士再次来到这个小院中,这也是旧居修缮完成后第一次展现在陈独秀后人面前。陈女士告诉记者,自己常来这里,同当年爷爷“老房东”的后人孙志诚老人聊聊天。“当年,爷爷带着我的父亲、姑姑居住、工作在这里,我对这里的感情非同一般。”
陈红女士记得,当时院里的房屋已经相当破旧,尤其是雨季,居住在这里的孙志诚老人一家经常会和她说着说着话,就得起身看看屋里哪儿是不是漏雨了。“老人和我父亲的年纪差不多,对老房子的感情很深,还亲手把窗格的样子手绘下来交给我,就盼着有一天旧居能恢复当年的样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孙志诚老人已经过世,陈红女士对此十分惋惜。
充分利用 明年“五四”旧居开放首展
东城区委书记杨柳荫介绍,旧居修缮竣工后,将与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合作进行保护利用,明年的五四青年节,就将推出《新青年》与新文化运动的专题展陈。
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馆长郭俊英告诉记者,纪念馆已经与陈独秀旧居所在的东华门街道签订合作协议,陆续推出相关主题的展览陈列,陈独秀的手稿以及《新青年》杂志的原件都有望在旧居展出。此外,这里还将开辟出一处图书文化活动室,居民可以在这里看书学习,旧居将充分得到利用。
东城区地处旧城内,数量众多的名人故居大多都住着居民,或者被一些单位所使用。目前仅东城区直管公房中就有1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东城区文化委主任李承刚表示,眼下,东城区正在编制“十三五”历史名城保护规划,将陆续有包括中法大学等一批重点文物建筑被纳入计划,实施腾退修缮。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5/0915/1185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