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博览探索 “绚丽甘肃”宣传标志和用语阐释
“绚丽甘肃”宣传标志和用语阐释
“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
——“绚丽甘肃”宣传标志和宣传用语阐释
作者:令平
前 言
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策划设计的宣传甘肃的标志和宣传用语,即“绚丽甘肃”LOGO和“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的宣传用语,目前已经定稿,这是甘肃对外宣传中,开始有意识导入CI策划,实施科学宣传、打造甘肃整体品牌形象的重大举措。
甘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资源宝库,具有其他省份不可比拟的独特优势。“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的宣传用语,以“丝绸之路”和“天水大地湾八千年前”的灿烂文化为切入点,高度概括了甘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和历史意义,具有宣传用语应有的简明扼要、文字优美、便于记忆的特点,值得肯定。
现就“丝绸之路三千里,华夏文明八千年”宣传用语,对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做进一步阐述。
一、关于“丝绸之路三千里”的内涵
1、关于丝绸之路。
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西汉武帝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商业通道。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冯·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在其《中国》一书中,首次把这条贯通欧亚的大商道命名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对此都予以认同,遂沿用至今。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也是东西方最早的文化交流线,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在世界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甘肃在整个丝绸之路中的地位。
甘肃是“丝绸之路”的中端,东西绵延三千里,是丝绸之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西文化交流荟萃的结合部。
一千年前,在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之前,中国面向外部世界的前沿就在甘肃,而敦煌便是其中一扇最宽阔的大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从中原出发,经河西走廊,穿过敦煌,向西而去,传布于世界;同时,印度、希腊、伊斯兰文化亦在同一条路线上源源不绝地逆向而来,与中国文化在此汇合交融。从这个意义上讲,敦煌一开始就是几种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目前已知最古老的印刷品:唐代的《金刚经》就发现于敦煌,而中国古代印刷术正是从敦煌逐渐西传的技术之一,毫无疑问,甘肃就是丝路文化的中心和中西文化的集散地。
3、“丝绸之路三千里”的内涵。
“丝绸之路三千里”,并不简单的是一个数字概念,表明丝绸之路在甘肃绵延了三千里,更准确的讲,在甘肃的这三千里丝绸路,不仅是丝绸之路在地理位置上的“中端”,也是丝绸之路在文化、艺术、经济、宗教方面的“中端”和集散地!
(1)、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史上被誉为“人类文化运河”、“亚欧大动脉”,为中西文化交流之路,曾把太平洋文化和印度洋文化甚至地中海文化联为一体,开发、集散首当其冲,而甘肃的敦煌则成为丝路贸易繁忙的补给站和中转站。
(2)、敦煌也是丝绸古道上的最大交通枢纽,在宋代新开海外贸易之前,它是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和文化上连接中原和西域、亚洲以及欧洲的“咽喉之地”,当时被誉为“华戎所交一都会”。敦煌也就成为“北中国保存汉文化最多又是接触西方文化最先的地区”之一。
(3)、丝绸之路曾经连接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埃及和古巴比伦;在这条古道上也传播了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而敦煌正是由此将古代四大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交融汇合在一起。这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而敦煌就是这一通道上旋转了几千年的中轴枢纽,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4)、甘肃也是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各个少数民族碰撞、学习、交流、融汇,最后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共同发展的“熔炉”之地。历史上,匈奴、鲜卑、戎羌、吐蕃、契丹等等少数民族都在这块土地上演绎过或精彩、或悲壮的历史故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从敦煌莫高窟,张掖木梯寺石窟、临夏炳林寺石窟、天水麦积山石窟、庆阳南北石窟,佛教的西渐东传在甘肃有着无比清晰的脉络;从见证西藏纳入了中国版图的武威白塔寺;著名的西域高僧、佛经翻译家鸠摩罗什初入内地弘法演教之处的罗什寺,从羲皇故里天水,到周人祥地陇东、秦人祥地礼县,从西汉河西四郡的设立,到甘南“世界藏学府”的形成……,一部甘肃的历史,几乎就是中华民族的历史。
所以,“丝绸之路三千里”,其中蕴含、积淀着无比深厚的丝绸之路文化精华。
[1] [2] [3] [4] 下一页责任编辑: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3/1206/11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