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页面

首页 > 首页评论 高古玉收藏门槛高价格目前仍被低估

高古玉收藏门槛高价格目前仍被低估

商代玉戈

商代玉戈

战国镂空龙凤璧

战国镂空龙凤璧

玉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并且随着时代的变迁演化出了不同的风貌。然而,中国古代玉器的鉴赏与研究,还未像青铜器、陶瓷、书画等门类那样,发展出一套处理与理解相关材料的科学系统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是高古玉,在遇到新老、真伪的问题时,专家和行家经常发出不同的声音。

在采访过多位高古玉的专家后,本期《名家话收藏》对话多位高古玉的资深玩家,他们是如何鉴别的?他们又是如何看待专家和行家的角色分工的?

延伸阅读

高古玉的年代划分

中国的玉文化博大精深,因为年代跨度很大,很多人习惯把古玉分为高古玉、中古玉、近古玉,但具体的年代是怎么划分的,现在的说法并不完全一致。

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研究委员会常务理事云希正之前接受羊城晚报《名家话收藏》栏目采访时表示:“我是倾向于把汉代以前的古玉划分为高古玉,包括新石器时代还有夏商周三代;汉代以后的属于中古玉;近古玉的时代划分现在也不完全一致,有的人把明代以后的玉器视为近古玉,有的人把清代、民国的玉器直接划归近现代玉器。”

行家怎么给高古玉断代?

主持人:在高古玉的圈子里,向来有专家和行家两派,大家对高古玉无论是鉴定方法还是认识都不太相同,你们行家一般是怎样鉴别高古玉的?

蔡成:我很认同台湾高古玉行尊吴棠海先生的说法,因为玉器是用人工方法将天然玉石转化为可用的物件,它具有特定的造型,表面可能为了某些象征意义或纯粹装饰而雕琢了纹样。因此可以这么说,古代玉器是由玉料、工法、造型、纹饰四项汇聚而成的,每个时代的“料、工、形、纹”都有差异,对一块高古玉进行断代,我们一般看的就是“料、工、形、纹”这四方面。

看料,就是用肉眼观察和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玉器的质地、颜色以及出土的有关现象进行测定,以分清玉器与似玉材质的区别,并考察玉质的变化与其入埋环境的关系。

看工,因为新石器晚期至汉代,古玉作坊和制玉工具都尚未发现,也没有相关的文献资料可以参考。但我们可以通过对玉器残件、半成品或成品表面上琢磨的痕迹,还原当时所使用的工具种类和操作方式,这是进一步研究造型和纹饰的基础。

看形,就是对不同时期玉器形制的类别、特点、成形工具与工序,以及造型与玉料内在关系等进行分析归纳。

看纹,就是对不同时期玉器的纹饰类别、特点、雕琢工具与工序进行归纳,并结合有关文献记载推定纹饰的题材与寓意。掌握各代玉器的纹饰风格,是鉴别真伪与判断时代的利器。

主持人:很多人都认为古玉,特别是高古玉“水很深”,你们又是怎么喜欢上高古玉的?

蔡成:中国的玉文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没有断过的文化,我们一帮“玉友”,玩古玉的时间都有二十多年了,很多人是从玩明清玉开始入门的,但玩了一段时间后,都转到了高古玉。高古玉的玉质虽然都不怎么样,但胜在气韵生动,这是明清、当代的玉雕根本没法相比的。

以前的玉匠都是全心全意在打造玉器,特别是在皇宫里做事的玉匠,没有后顾之忧,没有紧迫感,所以精雕细琢。你看很多高古玉都是不象形的,凸显的是作品的神韵,具有浪漫主义色彩,比如宋代以前玉器上的老虎,就完全不象形。

吴国明:大家都说高古玉“水很深”,其实我们行内人看,高古玉也没什么。一张纸那么薄,捅破了也没什么。如果有人教你,多上手,多学习,两三年就入门了;如果没人教你,可能几十年都入不了门。关键是要经常上手,掏钱去买。

比如说“谷纹”,北方叫“蝌蚪纹”的,盛行于战国中晚期,是从云谷相杂纹中独立出来的纹饰,因为形似稻谷发芽而得名。很多战国玉器上都有谷纹,现在有一些假战国的玉器,分辨真假就可以看谷纹。

比如浮雕谷纹,吴棠海先生的研究是,当时制作的时候有三道工序,首先是以砣具雕琢三对平行线定位,其次在六角形周边减地成圆形凸粒,最后将圆形凸粒雕琢为圆卷状的谷纹。当时的谷纹都是一刀一刀雕刻出来的,每一个的纹饰都不一样,而现在后仿的谷纹,是用机械做出来的,每一个都很规整,很好分辨。

蔡成:这就像医生诊治病人,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一看就知道病人的情况。鉴赏玉器也是同样的道理,看多了、阅历多了,自然经验就多了,鉴别起来也得心应手。

古玉工艺在汉代登峰造极

主持人:中国古代玉器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发展到清代,经过数千年历史的积累,造型、纹饰等变化非常多。很多人都知道,古玉的工艺在汉代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不同朝代大概各有什么特点?

戴炜:中国的玉文化有两个高峰,一个是红山文化时期,另一个是良渚文化时期。

红山文化距今大约五六千年之久,主要分布于辽西、内蒙古东部及长城以北地区。这个时期的玉器动物造型多一些,在工艺上讲究玉器的神韵、美感。比如现在发现的动物玉雕中,有鸟、龟、鱼、蝉等题材,它们有头、身体、翅膀、尾巴及足爪,呈现的是真实动物的样貌。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200年左右,是长江下游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之一。良渚文化的玉器与红山文化的相比,明显规矩、大气。

这两个时期的玉器都属于“神玉”、“巫玉”,当时玉器在巫师手里是通神的工具,所以中国的玉文化折射的是原始的宗教活动。

除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之外,龙山时期的玉器、齐家文化玉器、商代玉器、西周玉器、春秋时期玉器、战国时期玉器、汉代玉器、唐宋元明清玉器都各有各的特点。我觉得从商周到春秋、战国、汉代一直都是玉器发展的高峰,并不存在高低起落,但到了六朝、魏晋时期是一个低谷,这跟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到了唐朝,金银器更加发达,对玉器的重视程度却降低。

从高古玉器到中古玉器,中间过渡朝代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这段时期时局混乱、朝代更迭,导致了玉器截然不同的风格。那个年代不仅仅是玉器没落,金银器、陶器的发展都处于低谷。研究玉器等物件,跟当时的社会大背景息息相关。

吴国明:汉代是中国玉雕史上的一个高峰期,工艺登峰造极。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的玉器纹饰,沿袭的是规律纹样和平面立体化的动物纹饰。到了西汉中期,平面立体化与浮雕动物纹盛行。到了西汉晚期和东汉时期,动物纹饰朝向图案化发展,呈现繁复的工艺化风格,之后玉器的工艺我认为就是走下坡路了。

行家如何看专家?

主持人:在高古玉的圈子里,行家和专家经常都是以对立的双方出现,感觉大家好像都是互相看低的,你们自己来说说是怎样看待专家的?

蔡成:有一件事比较有趣,早年北京的某位专家和台湾的吴棠海先生,在北京的一个展览上,对一件“战国镂雕龙凤璧”起了争议,当时吴棠海先生认为这件龙凤璧的特点跟其他同期的文物有所不同,认为是新的。而北京的专家坚持东西是对的,整一批东西都是一起出土的,怎么可能有假?

后来突然有一天,北京的专家给吴先生写了一封信,承认那件龙凤璧确实是不对的。这件事情是怎么发现的?原来这位北京专家后来重新查阅资料发现,这块龙凤璧是洛阳博物馆送展的,来源一处注明是从一文物走私贩子手里收缴的。这封信现在在我手头上,北京的专家在信里承认“此璧的断代有待重新认识,最少,目前似不能作为真品来对待”。

吴国明:这件事我们圈子里很多人都知道。为什么我们不认专家?因为我们更加相信自己的眼光。我们是实践派,专家属于理论派。专家更擅长的是分析文物的历史文化,他们看的多是标准器。像金缕玉衣的笑话,在行家里倒是没有出现过。

我想很多专家都没有经历过我们买错东西的切肤之痛。我还记得1996年的时候我20万元买错一件红山的玉器,那种切肤之痛我到现在还记得。那是块“鬼脸佩”,当时成哥(蔡成)一看跟我说:“这件东西好像不大妥喔。”其实行家一说这句话,等于就是将它“判了死刑”。我当时一听头皮发麻,这种买错东西的切肤之痛,我们行家多多少少都经历过,所以我们会拼命去学习,眼光才能长进。

主持人:在书画鉴定领域,苏庚春老师就有这么一句名言:“鉴伪易,鉴真难”。他说:“如果你把假画看真了,那就说明假的水平高;如果你把真画看假了,就说明你根本还没掌握这个画家笔墨的特点。”放在高古玉领域也一样,在一堆假玉里面找出一个真的很容易,但在一堆真东西里面要找出一个假的很难。

吴国明:现在玩高古玉的一些人,真假一拿捏不稳马上就跑去问专家,其实我觉得嘛,不能只听专家的意见,行家的意见也要多听一听,我们都是真金白银掏腰包买东西的,东西对不对我们更在乎。

主持人:但现在古玉的行家中也分两个圈子,一个圈子玩真的,一个圈子专门玩假的。

吴国明:没错,所以跟对老师很重要。

高古玉的价格被低估

主持人:我们国家的高古玉交易受到现行文物政策的限制。以前很多流到了香港、台湾等地,最近几年国内收藏市场越来越红火,香港、台湾等地很多高古玉又通过各种途径回流。经过了这么多年,当年的高古玉到了今天价值升了多少?

蔡成:价格有的比原先高,也有的比原来的低。比如说珠子、玉璧这些近年来大陆流行的东西,价格是涨得很厉害的。以前珠子都是不值钱的,是用来搭配着卖的,买大件的东西就送一些珠子,现在可贵了。

主持人:现在玩的跟以前玩的有什么不一样?

吴国明:很多高古玉现在都在回流,但现在大家玩的东西跟以前玩的不太一样。比如现在回流的高古玉都要求是籽料的,带有红沁的,可以佩挂,可以盘玩的。以前出国的东西是越高档的越好,但这些很高档的东西现在在国内卖不动,愿意出大价钱买的,都是那些想要开博物馆的人。

现在的珠子价格真涨疯了,西周的玛瑙珠子,比较好的五六年前一颗也就两百块钱左右,现在至少三四千元了,一串五六万元。

戴炜:但在中国的玉文化里,珠子一直都是依附于玉器的。比如战国时期制作一个剑首,镶嵌一颗玻璃珠在剑首中间,是用来增添美感的。

主持人:很多人都说“古玉卖不过新玉”,这主要跟现行文物政策的限制有关。你们如何看待高古玉的市场前景?

戴炜:高古玉的价格目前是被低估了,与其他很多收藏品相比,高古玉的价格都是最便宜的。我最近听到一个观点,单是齐白石一人的作品画价,就可以把世界范围内所有高古玉买下来。齐白石是一代宗师没错,但中国的玉文化那么博大精深,价格却只能跟齐白石一人的画价相当,这样的价格体系肯定是不正常的。

主持人:高古玉的价格低,除了因为交易被限制之外,还有什么其他原因吗?

戴炜:与书画相比,高古玉的收藏门槛还是相对较高的。但最重要的还是,高古玉没办法光明正大地流通,上不了拍场,没有高端拍品拉动,市场是活跃不起来的,现在高古玉的价值和价格是不成正比的。

特邀嘉宾

嘉宾主持

藏家看专家和行家

刘晓雄(古玉藏家):

收藏这一行有三家:专家、行家、藏家,我认为这三者是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现在社会上这三家的矛盾比较大,经常是同样一件东西行家、专家各有看法,藏家对行家也有一些意见,这是个很要命的问题。其实这三家本来应该是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补充,各有所长,三个专家三种观点我都正面吸收的话,对自己是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我有很多朋友一开始一起玩古玉,但中途很多人放弃了,能坚持下来的,都是因为有一颗平常心,没将收藏当做投资,而是在收藏的过程中不断学习、纠正、提高。收藏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买到一件东西,一个行家说假,一个专家说真,另一个专家又说不靠谱,如果没有一颗平常心和一定的定力,你很容易会纠结,时间长了,就云里雾里自己都分不清真假了,久而久之就失去了信心。如果再带一点功利心,急功近利的话,买到假东西打击就很大。所以玩收藏的人性格千万不能偏激,千万不要钻牛角尖,要不收藏就不是一种乐趣了。

其实一件东西有人说真、有人说假这很正常,有时候十个专家可能会有十种说法,关键是收藏者自己有一个底线。比如说一块古玉,有人说是汉代的,有人说是春秋的,还有人说是战国的,这不是原则性问题,只是断代有争议,只要是老东西,没必要计较短短一两百年的争议,自己慢慢研究就是了。

来源: 羊城晚报

文章来源:http://www.tianzhishui.com/2015/0327/1046.shtml